本會(CCSA)今年度舉辦之「焦點解決短期諮商」研習,6月25日至6月26日假「南區兒童之家」辦理,榮幸邀請到張佳雯諮商師擔任授課講師,張老師以豐富的實務經驗分享帶出「焦點解決短期諮商」學派的哲學精神、理論概念架構,即使未曾接觸過該學派的助人者也能易懂、學習。
▲南區兒童之家 張銀旭院長致詞
課程一開始老師便SHOW出眾所皆知的「太極圖」,此圖也是所有參加成員印象最深刻的學習,即黑中有白點,白中有黑點,意味著人生並無法十全十美,但也不會是全然不美好;在助人的過程中,助人者如何看見案主優勢(即太極圖中黑裡有白),此概念可相對應於社會工作領域中,經常被提及、被運用的「優勢觀點」,然在社工實務中,對於每一位社工者仍需要不斷地操練,因為我們已經很習慣地見到問題、解決問題,忽略了案主對自己問題的解決能力,或助人者不認為案主所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好的。
▲ 焦點解決短期諮商 張佳雯 諮商師
社工服務領域裡,我們經常會聽到或經歷到所謂的「非自願案主」,然而在「焦點解決短期諮商」學派的精神中,認為「沒有抗拒的案主,只有不知變通的助人者」,這句名言,也說明了或許抗拒服務的案主是存在的,然而若助人者能有所變通,案主仍有改變的可能性,不管是動機式晤談或是讓案主覺察到自己所要的目標與自己表現的行為有落差…,都是助人者變通的方式,課程中老師教導一個策略,就是與案主找到「共同目標」,因著有共同目標,助人者與案主就有合作的可能性。既是合作,雙方就是平等關係,案主也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責任。
▲課程前,學員先分享對「焦點解決短期諮商」的期待
「焦點解決短期諮商」中建構解決問題的策略,其一就是「目標架構」,若成功了,可以有助於發現案主的真正需要;讓案主有被尊重的感覺;以及能提升案主的責任感,從功能來看,或許在助人歷程中,或許可以省思助人者的角色,是否一直是教育者,建議者角色,而忽略了案主真正的需要,以致於案主抗拒了助人者的教導與建議;達到有效目標設定的步驟:就是了解案主真正想要改變的目標;案主認為這目標對案主的重要他人以及他個人的重要性是什麼;案主認為可以為達到這目標做什麼;以及這目標是否有合理性。
▲CCSA南區社工提問「焦點解決短期諮商」在實務上的運用
當案主對他想要達到的目標沒有自信時,助人者可以透過「例外架構」,引發案主思考成功經驗、思考改變後的差異;當案主認為是一個問題時,可以思考「是做了什麼,讓問題好轉」;當案主提出目標時,可以思考「想要做些什麼,讓目標達成」;此策略引含著:找出案主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案主自決出於自己想要而做出行動。
「焦點解決短期諮商」顧名思義即是能聚焦案主的目標、且能解決並短期的協助案主,我想在現今績效管理的氛圍裡,助人者被期待能快速、有效地協助案主解決問題,「焦點解決短期諮商」或許能為安置機構(或各領域的福利服務)實務工作者所適用。 (CCSA南區工作站/黃美環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