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CCSA)南區工作站今年度辦理「內在動力增能」培訓,計四場次,24小時課程,第二場次於6月23日邀請到謝玉娟老師擔任課程講師,和學員們分享「職場人際」,共計有20位青年Mentor及機構少年參與。
課程一開始,謝玉娟老師請學員閉上眼睛,依照指示將各自手中的衛生紙對折或撕開,學員睜開眼睛後發現手中的衛生紙的圖樣與老師手中的南轅北轍,第二次謝玉娟老師將規則改為學員們可以睜開眼睛、可以發問,依據指示操作後,學員發現自己手中的衛生紙圖樣仍無法與老師手中的完全一樣。謝玉娟老師透過這個活動讓學員體會「在溝通的過程中,若是眼睛、嘴巴、耳朵都閉起來,溝通必定會有落差,類推到職場上的溝通也是如此,若對於不明白的指示也是這樣的方式應對,想必結果會與一開始的初衷有明顯落差。」
▲利用依照指示折衛生紙,讓學員了解溝通的重要性
要達成良好的溝通是「不要去思考為什麼對方會如此,而是要思考要如何與對方溝通」,老師分享自己曾經向主管勇敢提出建議的經驗,除了有勇氣以外,首要是「自己要先準備好」將主管可能會問的問題和想法都思考過一遍,在工作的過程中也隨時向主管說明現在的進度。因此「向上管理」就是「學習如何在組織架構下做事,也能獲得你想要的支援或資源」、「協助主管和組織達成目標」、「運用影響力來影響同事和主管」和「為自己創造成就感」。
▲引用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的建議:了解主管的領導風格,與主管建立良好關係
老師引用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的建議:「不要低估你的老闆,不要敵視他,對你有益無害。」及美國前總統迪克‧錢尼(Dick Cheney):「只要把他插上電,他就可以在任何地方工作,他就是有很好的辦法去融入環境並且工作。」來說明職場人際一個很大的重點在於「努力工作、工作能力很好,為什麼只有70分,是因為在職場上『需要很會做人』」。除此之外,對專業的投入和熱情、不斷的進步將會是人力資源在用人上的考量標準。
▲謝玉娟老師說明羅伯特‧卡茲(Robert L. Katz)的「管理知能階段論」
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羅伯特‧卡茲(Robert L. Katz)提出「管理知能階段論」認為一個管理者基本上必須具備3種能力,分別是技術能力、人際能力與概念能力,在不同階段,促成不同能力的比例組合。現階段的學員多數都處於要持續精進技術能力的初階主管,未來更是要邁進「人際能力」提升為目標,現為部屬的學員更應該扮演更積極主動,滿足主管的需求為導向、認真傾聽主管的心,原本是「為我是怎麼看事情的」,轉換為「主管是怎麼看事情的」。
「向上管理」的真諦在於:「以了解主管的需求為始」、「以維護主管與公司的利益為繼」,更進一步的「影響主管的決策」,但前提必須以整體組織為優先,讓「主管─公司─個人」的利益結合,否則將對組織或企業造成損害。在影響策略的部分,強調要以軟性策略、理性說服、看重對方、故意做球、激勵、讚美和關懷來著手。
而在工作態度上,若遇到有衝突的情況,可以試著思考是否對方的「滿意槽」的水位已經過低,因此要先了解對方不滿意的地方是哪裡、先同理對方的立場之後再開始討論解決方法,因為人都是需要被尊重和信任。而在工作完成的態度上,應該盡量提早完成、不只做完還要做好、以大我來考量和創造多贏的局面。
▲本場研習參與學員與謝玉娟老師合照
這次的培訓課程中,老師運用數個不同的管理學大師的名言,有系統地激勵學員在職場人際上要如何向上管理、保持積極的心態、不斷的自我提升,使自己在職場上有彈性、與人和諧,最後和單位間靠溝通與諒解來建立良好夥伴關係。(CCSA南區工作站/王冠繡社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