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認識自我 增強內在動力─記南區學習暨支持團體活動

課程開始,林幼薇老師請成員閉上眼睛、深呼吸和吐氣,去覺察身體的感受,問自己為什麼今天在這裡,請學員寫下當下的感覺和心情是什麼

本會(CCSA)南區工作站今年度辦理「內在動力增能」培訓,計四場次,24小時課程,第一場次時間於6月16日,邀請到林幼薇擔任課程講師,主題為「自我認識」,共計有17位青年Mentor及機構少年參與。

課程開始,林幼薇老師請成員閉上眼睛、深呼吸和吐氣,去覺察身體的感受,問自己為什麼今天在這裡,請學員寫下當下的感覺和心情是什麼,老師提醒:越了解自己可以寫得越快、越多,且可以看出自己「自我揭露」的程度有多少。認識自己大致有兩個途徑:自己對自我的認識,以及透過別人的回饋來認識自己,因此每個人都需要有好朋友善意的回饋才會進步。老師提醒「認識自己與自我覺察有密切的關聯性,不再依賴重要他人來定義自己,而是拿回自主權,漸漸建立內在的『自我評價』」,強調「覺察能力需要刻意的練習」。如果對自己不夠認識自我,在任何關係互動裡面都很有可能產生很多的衝突,甚至是進到親密關係裡面更是危險。

 


▲林幼薇老師利用周哈理窗,帶領學員檢視四個面向的自我

 

林幼薇老師利用周哈理窗,帶領學員檢視開放自我、盲目自我、未知自我及隱藏自我四個象限,並說明四個象限的定義和差異是什麼,同時請學員練習於各個區塊中各填入對自我的認識有哪些。導讀繪本《星月》讓學員明白在「人際互動中,為什麼我們如此的不同,感受卻如此相近呢?」及「為什麼我們的感受如此不一樣,看起來卻如此相近呢?」

 


▲透過導讀繪本來讓學員了解自己與其他人的差異

 

另外,請學員在「特質蘋果樹」中,為自己所擁有的特質蘋果塗上顏色,完成後與同組的學員分享自己的特質有哪些,並請學員間彼此回饋。老師在課程中提到「做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時也強調「為了環境改變自己的表現是為了場合所需要,並非失去自我」。「內外的不一致會導致不快樂」,老師鼓勵同學練習轉換話語來轉換思考模式,「把『不得不…』,改為『我選擇…』」,讓我們的行動是基於對生命的愛,而非恐懼、內疚、羞愧和義務。用「選擇做」代替「不得不」。 

 


▲學員們在小組中分享「特質蘋果樹」所填的特質蘋果有哪些

 

最後老師使用「歸因型態問卷」來讓學員填寫,檢視自己對壞事件和好事件的解讀來認識自己是偏向樂觀的人還是悲觀的人,學員對所測驗出來的分數和解釋感到訝異,有些學員測驗前認為自己是樂觀的人,想不到測出來是悲觀的人。學員會後分享:他透過這課程發現自己是可以靜下來去想開放、盲目、隱藏自我有哪些,思考什麼事情是自己或別人所不知道的,除增加自我認識外,還可以更加接納自己。

 


▲照片四:利用「歸因型態問卷」來檢視自己如何解讀事件。

 

這次的培訓課程中,林老師運用不同的素材帶領學員用不同的方式來「自我認識」,並鼓勵能認識自己、了解自己,進而可以對自己負責而不是自責,可以學習如何與自己相處、如何和自己對話,過一個健康幸福的人生。(CCSA南區工作站/王冠繡社工師)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