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CCSA)110年5月7日於台灣國家婦女館辦理110年度「提升社工人員執業安全講座」,本次課程邀請東吳大學健康暨諮商中心姚淑文主任擔任講師,藉由相關法規與政策揭開社工人身安全的重要性。
▲東吳大學健康暨諮商中心姚淑文主任授課
首先,講師介紹《性別工作平等法》、《性別平等教育法》、《性騷擾防治法》三種法條間差異性、適用性之說明與舉例,以及《職業衛生安全法》對實務工作的保障;講師分享外訪時須填寫「風險評估量表」,同時調查現場參與的學員是否有填寫該表,並瞭解社福單位對於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的重視度。
根據103-106年「各地方政府社會局社工人員遭受人身安全事件類型」統計,有「口頭辱罵」、「遭受威脅」、「肢體暴力」及「其他」,講師詢問參與學員是否有遭遇受過人身安全風險之狀況,其中學員分享個案因情緒議題有攻擊工作人員之行為,也有學員提及外訪時遇到動物追機車……等遭受人身安全之風險,「該如何預防或因應措施呢?」──講師透過學員經驗,點出社工人身安全開始受重視,以及需瞭解社工職場中的潛在風險。
姚淑文主任將社工會遭遇人身安全的危害型態與類別分成三大類:財產類、身體安全與健康類、心理與精神類,講師透過舉例說明,並與學員互相交流實務上遇到的危害經驗。
▲講師邀請學員分享遭遇人身危害的經驗
接著,講師介紹危害覺察、防範的理論與策略,包含:日常活動理論、風險管理策略、職場暴力三級預防、環境與行政預防策略……等;講師具體且淺顯易懂地說明,使學員可較快理解其內涵與運用,如:「日常活動理論」的主要核心是「犯罪機會影響犯罪被害的可能性」,此理論說明犯罪發生的要件須有三點:有能力及動機的「可能加害者」、合適的標的物、監控者,以此提醒雇主可就此三面向發展防範策略。
姚淑文主任特別提醒:「維護工作安全,雇主努力的方向」,此外,若員工遭遇人身安全事件時,雇主也需提供協助與復原機制,如:員工協助方案(EAP),以維護受害者與其他同仁的身心健康。
▲講師介紹環境暴力的三級預防
關於「空間與暴力現場」的因應,姚淑文主任先從會談、外訪時的環境物理談起,如:工作空間中需注意的事項、暴力現場的潛在暴力危險因子……等,提醒實務工作者務必事前瞭解個案的過去暴力史、個人身心狀況、個人特質……等。
會面時應提防的危險因子,則有情境因素、對方出現的暴力徵兆。講師強調如果危險狀況升高,可以語言、非語言技巧,減低對方的情緒及敵意;另提及與個案會談時,需隨時觀察個案的情緒波動、評估會談室可能造成危險之物品,如:木頭衛生紙盒、馬克杯等堅硬、易碎物品,可替換成軟性材質的紙杯、布套衛生紙盒。
▲講師與學員模擬演練人身危害情境
最後,感謝講師分享許多案例提供學習及參考,並利用貼近實務現場及實際現場模擬情境的授課方式,讓學員容易理解危機發生的情境,實際演練處理危機及因應方式,此次課程受益良多,有助於實物工作者安全評估。(CCSA北區工作站/涂芯瑜 社工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