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舉行當天適逢COVID-19防疫三級警戒開始執行的前一天,因此實際出席人數很少,應該是受疫情影響,蘇益志老師提醒COVID-19是傳染病的一種,預防傳染病也是社工執業安全需要注意的一環,無論是在哪一個領域社工人員,在機構、醫療院所、家庭、學校,及可能有群聚的場合提供服務,其重要性不容忽視。
回溯高雄社工的人身安全開始被重視,起因於102年無障礙之家,一位女性社工被自己服務的身障個案手持鐮刀無預警的砍傷,媒體報導後引起社會大眾及高雄市政府的重視,社會局更制定「社工人員人身安全維護要點」,同時補助高雄市社工師公會進行編印「社會工作人員安全維護手冊」,蘇益志老師便是編輯小組其中的一員,對此段歷史非常熟絡。
在講座中老師提到,社工人員所服務之對象大多數是社會環境中的弱勢族群,為保護、爭取及捍衛弱勢案主的權益,社工人員往往必須陪伴案主處理棘手的生活問題,並對抗導致案主陷於危機、困頓的人或制度,所有學員皆點頭微笑,認同社工人員經常面臨的壓力情境,乃是不友善及有敵意的人際態度、憤怒與暴衝的情緒狀態,以及僵化和令人無力的系統或社會制度。長此以往,對社工身心健康都是不好的影響,人身安全更是倍受威脅。
廖秋如(2013)對「職場暴力」的定義是:社工人員在辦公處所裡或非辦公處所中執行與工作相關之業務時,所遭受之任何形式的危害,包括身體暴力、言語攻擊、威脅、歧視、騷擾、交通事故、感染疾病等均屬之。課程進行中,老師更是當場詢問所有成員,有遇過職場暴力學員更是超過一半,不過大部分都來自服務個案的情緒反應。
因此社工提供服務時,必須先意識到自我保護的重要性,以及對工作情境中的潛在危險形成高度警覺,進而培養評估執行專業服務時的風險因子能力,包括職場環境(軟硬體設施)、工作場合安全支援、服務關係預估、接觸危險案主的事先準備及危機處理能力等等。
益智老師將可能影響社工服務的危險因子分類一一說明,包括人的關係,各種疾病影響、所在環境等,並舉例說明,哪些預防措施是可以預先且定期檢視,提供建置的建議、事件發生時的處置及發生後的善後,每一環都是重要且相扣的。期許社工同仁們在助人服務上,除了盡力爭取案家/案主的權益,更需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蘇益志老師課程中與案例說明,訪視環境及服務關係的評估。
▲高雄市政府編印的社會工作人員安全工作手冊封面/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