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在13歲時失去雙親,被送進安置機構。在機構內,她的情緒波動劇烈,經常自傷,挑戰機構的規則和權威,長期進出醫院身心科,這些外顯的身心狀態,與小妹內在失控及創傷經驗息息相關。
當她的心理徵狀不穩定時,在機構和學校中就容易發生人際摩擦,表現攻擊行為、散發強烈的佔有慾,以滿足內在的不安全感。為協助小妹整理內心創傷與逆境經驗,安排心理諮商,諮商師與小妹主要討論生活歷程、創傷經歷、情緒和父母的離世等議題。
當小妹進入自立的階段時,她渴望建立新的人際關係,並與室友和同學建立緊密的關係。她自發地承擔了家務,擔任各科目的小老師。然而,不久後,她與人發生了衝突事件,當面臨問題時,她習慣性地陷入情感危機,使用過去的自傷方法,以實現自我贖罪和引起他人關注。社工和生活輔導人員陪同她一一處理這些問題,包括學習與他人溝通和道歉、釐清問題、情緒引導、就醫治療等。每當她情緒積壓過多,失去自我控制和痛覺時,社工和生活輔導人員持續引導她,練習深呼吸、咬冰塊、離開現場、包紮等方式,以幫助她穩定情緒。這個過程中,小妹逐漸學會了控制情緒。
小妹曾經休學,然後復學,期間也面臨了就業上的困難。她試圖應徵工作,但發現工作並不容易,最終決定回校園認真讀書。在學業期間,她重新面對人際問題,一開始無法接受同儕的開玩笑,但逐漸學會釋懷,與班上的同學一起玩,並學會用幽默化解危機。她在人際互動方面取得了明顯進步,不再容易受同學好奇的詢問和開玩笑所影響。
在自立服務中,小妹逐漸打開心房,體驗到生活的不容易。她學會了用幽默與人互動,增強了自立能力。當生活穩定下來時,小妹回顧過去,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意,認真的過著踏實、穩健的自立生活。(CCSA東區工作站/訾安麗 社工專員)
▲小妹參與自立活動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