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當初你遇到什麼挫折嗎?當這裡的房子要被收回去的時候......」
八月十一日上午,一群參加中區「Upower自立少年團體」的成員,前往台中市彩虹眷村參觀,團體中一位蹲在事件主角--黃永阜先生面前的少年,好奇地問著。此行為瞭解彩虹眷村從原決議拆除,歷經黃爺爺彩繪住屋以抒不捨之情,以及網友協助爭取保留權益,最後透過行政程序,將此處重劃為「彩虹藝術公園」之過程。
「Upower自立少年團體」是CCSA今(101)年度研發部與社工部首度合作的創新方案:充權自立少年團體網絡,屬於「全國自立少年資源中心建置第二年計畫」。其緣於學習澳洲CREAT基金會、美國Foster Club與Foster Care Alumni ofAmerica等組織培訓自立少年自治團體之模式,進而發展適於國內的運作方式。透過行動研究方法探討與評估團體領導者、成員在團體歷程中之改變,以及充權團體工作未來應用於自立少年服務之可能性。
所謂「充權」,即為被歸於弱勢一方的自立少年,能夠察覺自我能力與權利,並學習掌握、發展,進而行使之;許多被一般大眾視為最基本的個人權益,例如:選擇一處安全又舒適的居住環境,安置/自立少年往往迫於制式行政程序、有限法律常識、缺乏經濟支援,甚或不被理解的個人需求,因而無法自主決定,僅能聽從他人安排與處置等。
因此,本會首度針對服務對象舉辦充權團體,藉此使在院與離院少年得學習表意歷程;同時,試將此任務型團體運用於自立服務發展過程與未來努力方向。本案自今年四月初分別於北、中、南區,招募18歲至23歲之在院、離院少年,及社區自立少年,歷經三個月招募與籌備期,七月五日於北區展開第一次團體,截至八月底為止,三區已各自完成三次團體,各區團體別具風格。
北區團體成員(7人)多數為大學生、一位高中生,成員們除討論團體議題與成果發表之外,亦需自行處理餐點事宜、參與場地撤收,將「充權」充分表現於團體大大小小的問題解決行動之上;此外,他們在社群網站建立一個虛擬秘密社團,更是把充權團體的討論場域擴展至個人平日生活中,令人每天不禁想問候彼此:「今天你”充權”了沒?」
中區團體成員(11人)為大學生與高中生、在院生與自立少年,均為參半,其中還有手足互邀參加,即使部分成員初次見面,討論過程亦能同理、回應彼此。有別於其他兩區,中區所有成員在團體結束之後,另撥出共餐時段,大夥兒聚在一起享用餐點,聊聊生活近況,氣氛宛如親友聚會,卻能達到增進團體關係之效,成為團體培養充權、倡議能力的美妙前奏。
南區團體(3人)組成相當簡單,三人皆為高中生,雖然成員年齡層相對另外兩區較低,且來自不同的自立生活環境(2位在院生、1位自立少年),卻擁有一共同點:具備發表己見能力。南區團體讓我們看見執行小型(迷你)充權團體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表示團體Leader與Co-leader正經歷著不同以往帶領支持性團體之考驗。
CCSA期待透過執行「Upower自立少年團體」,促使經常被視為弱勢族群、需被幫助的安置與自立少年,能夠站出來為自立議題發聲,無論傳達理念、意見,亦或採取具體行動等方式,自立少年在此過程,不僅培養其獨立生活技能,同時學習善用社會資源與建構同儕支持網絡,進而培養基本倡議能力。如同團體名稱「Upower」,我們希望在團體中陪伴這群成員學習不停地問自己:「What-什麼是你的權利?」、「When/Where-何時何地你能展現自己的力量?」、「Who-誰將看見你的力量?」,以及「How-如何善用你的權利與力量?」。
我們由衷期盼,未來有一天能聽見自立少年互相打氣,彼此詢問著:「最近你遇到什麼挫折? 別擔心,We've got power !」(CCSA研發部/施佩均 研究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