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報章媒體關注的焦點──林益世先生及其家人,使我想起多年前的一段往事。那是一個秋天的中午,他特地由台北搭飛機趕來,匆匆忙忙地踏進兒童局,表明只能停留十分鐘,還得趕回去立法院開會。我們都驚訝於他的誠意。因為他的出現表意支持,才得以讓全台的育幼院,爭取到至今都有遴聘心理輔導員的政策補助。他的行動力,證明了他願意作對的事。曾幾何時,這樣的情操竟面臨考驗,甚至被收押……。
過去,礙於兒少法規或實際上的考量,各育幼院和安置體系普設心理輔導員的情形並不理想,讓我們很憂心。因為,機構收容的個案,沒有戰亂,真正的孤兒很少,大部分是家庭出了狀況的”心靈孤兒”,例如:家暴、性侵、棄養、家長入獄…等;換句話說,這些孩子急需專業的心理諮商來幫助他們走出陰霾,而不只是供應吃、住、娛樂,和完成國民教育;如果不能及早得到深層的幫助,年齡越大、越困難啟齒,他們將帶著傷痛過生活,難能成為一個身心健全的人,這對他們一生的人際信任、婚姻與工作發展,負面影響是極大的!
為了讓失家兒得到“及時雨”,多年來,我們尋找一切可能的力量呼籲制訂合宜的法令。原來:安置滿40位院童,「得設」,終而改成「應設」一位心理輔導員;這一字之差,帶來了林益世先生後續協助的補助政策。然而,事實的需要,該比照社工員「未滿30人,應聘一位」,這是基於育幼機構近來收容的孩子,多降低在20-40位之間,於法有據,就不需聘雇心輔員。兒童局的政策美意,引憾未能落實在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失家兒身上。處在少子化時代,更讓我們懸念:這些受傷的孩子能否得到心靈自由,正向快樂的長大。
有鑑於此,CCSA多年來以甄選合作證照「心理師」方式,進入機構輔助有需要的孩子,進而延伸至離院準備、自立生活。當然也鼓勵安置機構自行聘用,且把這件事列為重要工作。於此,我們除要感謝UBS瑞銀集團、趙辛哲前總經理和企業同仁一直關注與贊助,也仍感謝林益世先生,因著他曾經的力挺關心,才讓兒童局首肯,我們為機構爭取到了些許補助款。回首,「作對的事,影響深遠,永不後悔!」只是,斯人已遠。加以101年12月31日兒童局,也將走入歷史,失家孩子的受創心靈慰撫,還有誰在乎?(CCSA中華育幼機構兒童關懷協會 洪錦芳秘書長/創辦人)
活動報導
感懷 林益世先生 曾經「益世」
Sep. 03.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