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CCSA)辦理「108年度兒少安置機構專業成長工作坊--家庭系統理論與家族系統排列(進階)」課程,再次邀請鍾瑞麗諮商心理師於10月14日、10月15日在中區工作站擔任講師,並從上次初階的課程延續進階的課程,讓我們更認識自己及家庭對自我的影響。
回顧Bowen家庭系統理論的八個連鎖概念說起,讓大家再針對自我分化、核心家庭情緒系統、三角關係、手足位置…等,了解自我的成熟程度。透過觀察自我內在的情緒狀態設法找出因應的方法,說明如何處理感覺因應危機及打破關係。一切如事就不會帶有批判,當做任何決定時要保有好的情緒,這樣才能改善關係,而好的自我就能彩繪出理想的關係圖。
▲鍾瑞麗老師分享理論與實務經驗的分享
透過老師的引導,學員彼此分享檢視自己,在面對衝突的反應情緒會是如何?在與人工作時,我們偶而也會帶著自己的情緒處理問題,導致衝突的產生,透過這樣的檢視來確認自我分化的程度。當程度高時,在不同環境關係中就能設法抽離情緒理智的應對。
▲連結對象(母親)的實務操作演練
兩人一組進行排列,一個扮演自已,一個扮演母親的角色,透過老師的引導,隨著自已的感覺移動,在這樣的演練下,看到每一個人所表現的都有所不同,有些人可以很容易親近,有些人則會退縮。
▲家庭排列(手足關係)實務演練
接著老師邀請學員進行手足關係的實際操作,在當中可以讓我們從理論中運用在實務上,也感謝願意配合的夥伴,因為要在大眾面前坦露自己與手足的關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讓當事人透過這樣的過程中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
▲冥想演練愛之環的五個同心圓)
Hellinger循著愛的序位在愛中昇華,愛是生命的起點,能找到愛的序位就能擁有成功的愛。因此對著愛之環的五個同心圓做冥想,在不同階段的愛裡都要學會感謝,感恩他們給予的「施」與「受」。
▲家族系統排列演練過程
引用一句話:「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每一個人出生在不同的家庭,家裡所給予的成長環境、背景盡都不同,得到愛也有所不同,但家是永遠的避風港。在這次進階的專業成長工作坊,不但讓我們更深的了解家庭系統與家族系統排列的理論,再加上實際的演練讓我們從新檢視自我及家庭。不管如何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CCSA中區工作站/王恩慈社工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