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CCSA)東區工作站於108年11月9日(六)辦理「理財知能講座」,共7單位、22位學員參與,本會(CCSA)特助長期關注東區青少年,亦特地到場與青少年勉勵。在服務經驗中,發現預備結束安置與自立中的少年經常性面臨財務議題,為此在今年底最後一場工坊辦理「自立培訓課程-理財工坊」,以培養青少年擁有財務管理之觀念,啟發少年的理財動機。
▲特助勉勵在場學員
講座特邀王若蘋講師授課,在課程一開始便與青少年互動,以「有錢可以做什麼…、錢從哪裡來…」,建構「收支」的概念,再帶入除週期性花費外,還要因應生活變化及風險,談論「儲蓄」的觀念,讓少年了解到惟有「收入-支出>0」,才能夠累積資產,為未來做準備。在遇天災人禍時,可有「緊急預備金」得以使用,也透過該階段,少年們理解到儲蓄除了每月收支後的餘錢,還能有定期定額存款、儲蓄險、勞健保、國民年金等。
▲講師講授理財觀念
上午課程的尾聲,講師藉由「現金流」桌遊,讓少年能深入其境,再帶入「投資」觀念,理解到除每月固定薪資外,還能以非工資收入達到財務自由,起初少年們對於這樣的模式一頭霧水,其中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例子為:原翻到一牌卡有機會買房,「只需花費8,000元即可買入2間公寓」,因欠缺現金,及對於投資觀念不足,不敢向銀行貸款,而錯失機會,直至下一輪翻出一張「有人急買公寓,一間可支付30,000元」的牌卡,少年們紛紛表示可惜,少了非工資成本帶來的收入60,000元。透過幾輪的遊戲下來,逐漸建構所謂投資理財的觀念。
▲「現金流」概念與遊戲說明
下午的課程中,講師透過每日記帳表、財務擬訂計畫表、財務月報表學習單,與剪貼商業雜誌、黏貼海報紙,帶領少年製作、規劃夢想藍圖,引發少年思考達成夢想需要用什麼方式,以及需要花費多少錢,少年們才意識到原來「理財」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不是嘴巴說說便能有存款,而是需要透過從小教育、培養而起,亦須了解並運用相關理財工具,才能有效發揮「財務智商」,做自己一生的馴錢師。
▲學員們製作夢想藍圖
▲講師到各組討論如何擬訂財務計畫
最後以人怎麼賺錢,鼓勵在場的青少年努力就學,取得高中以上甚至更高學歷,脫離沒錢可理的窘境。
1. 用時間賺錢(150元/時)
2. 用體力賺錢(1200元/天)
3. 用技術賺錢(2000元以上/天)
4. 用知識賺錢(800元以上/時)
(CCSA東區工作站/施佳瑩社工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