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覺察自己與家庭的關係—記家庭系統理論與家族系統排列培訓

鍾老師以豐富的實務經驗,透過Bowen及海寧格大師家庭系統理論,重新檢視自我分化及家庭關係

本會(CCSA)今年度(108)舉辦之「家庭系統理論與家族系統排列」進階研習,10月28日至10月29日假「南區兒童之家」辦理。

 

▲南區兒童之家主任熱烈開場

 

這次也榮幸邀請到鍾瑞麗諮商師擔任授課講師,鍾老師以豐富的實務經驗,透過Bowen及海寧格大師家庭系統理論,重新檢視自我分化及家庭關係,兩天課程老師實際帶大家進行排列,排列工作、金錢、家人等關係,重視之間連結,並在複雜互動模式,帶領成員一次次正視關係中問題,體驗及分享所感受訊息,接受生命一切樣貌,也讓成員逐漸卸下防備,更溫柔善待自我內心聲音。

 

▲鍾老師帶著大家實際進行家族排列

 

藉由課程了解Bowen家庭系統理論的八個核心概念,其中自我分化與三角關係在服務中蠻常發現,有時人在情境中,家庭成員與個案陷在事件或情緒裡,需要帶他們看見互動關係的問題,才有改變的機會。自我家庭互動關係有時就是如此,不經意就會落入三角關係,而導致事情更加複雜,也讓自我情緒因而影響,藉由本次的課程學習,更能釐清關係互動方式,也進而學習到更多的家庭互動技巧。

 

▲鍾老師介紹Bowen家庭系統理論的八個核心概念

 

服務的個案家庭中,常有各種三角關係,以及情緒截斷的議題。根據Bowen的家庭系統理論,需要帶領個案進入情緒中立的狀態,老師教導了以下步驟:

第一步:不將問題歸咎在某一方,認清雙方的互動關係;

第二步:覺察自己的情緒,並承擔自己的責任;

第三步:不介入雙方衝突與雙方保持平和的互動。

第二天的課程,自己能更清楚觀察個案的家庭互動,也避免將焦點放在某位特定家人上,能更重視每個人要負起的責任,透過多提問和事實相關的問題,有助於幫助自己和服務對象保持冷靜,不陷入三角關係中。

理想關係圖像是不侵入對方自我界限,秉持雙方情緒有所區隔、姿態平等、開放溝通,無論是大人或是小孩,只要身為「人」,都需要尊重自我,所以誰的立場,就需要由誰決定,且在人我關係中,要維持施與受平衡。

課程中觀想體驗學習,讓自己回到自己的位子上,生活中不知不覺我們會跑到別人的位置上,尤其在家庭中對父母,老師的引導語:「你們是大的,我是小的,我尊重您們的命運」提醒自己要做回到孩子的角色,因為沒有父母就沒有我的生命。也許會對生命某些事件抱怨,要學習去接納這都是最好的安排。

 

▲觀察自己和父母之間的關係

 

兩天的家族系統理論課程,對於Bowen的理論有更深的了解,從Bowen的家族理論可以看出每個家庭所在的處境,甚至從家庭理論中發現自己多年來被深深影響著,但透過老師教導我們放空,放空沉澱心靈與自己對話。

 

▲透過冥想,與自己對話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