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CCSA)秉持教育愛的精神,每年都會在北、中、南三區辦理專業人員培訓課程,今年在東區開設新的工作站,首次在花蓮辦理「家族系統理論與家族系統排列-初階」專業人員訓練工坊。108年度上半年「家族系統理論與家族系統排列」專業課程獲得與會學員熱烈迴響,夥伴們也在課程中發現自己可再提供服務對象的處遇方向,108年度下半年,CCSA延續上半年的主題籌辦進階課程,北區場於10月17、18日假台北市NGO會館辦理,共計51人參與課程。
▲來自北部各單位學員聚精會神地上課
▲丁子芸督導開場致詞,分享本次課程規劃內容與理念
今年5月份初階課程中,已初步介紹「Bowen家庭系統理論」與「Hellinger家族系統排列」的基本概念,本次課程更進一步地從Bowen家族系統理論的觀點來探索「個人在各種關係中的樣態」及「處理關係中議題的方法」,更想透過實際感知的排列,找到自己在各種關係中最適當的位置,以期到達身心安定的花園。
▲洪錦芳秘書長分享體驗家族排列的收穫
講師鍾瑞麗諮商心理師有豐厚的實務經驗,授課過程中除了精闢地解說理論與假設基礎外,也透過與會夥伴真實經歷過的事件,實際操作理論當中的技巧,幫助學員快速地瞭解運用於實務的方法,降低理論與實務間的落差。
▲學員分享參與初階課程後的改變
活動開始老師邀請有參與初階課程的學員,分享參與初階課程後對自己生活上的改變。鍾老師從自己的實務經驗分享:「Bowen認為人們情緒困擾的產生與維持,源自於與他人關係的連結」,過程講師邀請學員彼此分享自我分化的等級、生長過程的三角化經驗及如何去三角化,藉由真實經驗加強對Bowen家族系統理論的瞭解。
▲學員彼此分享自我分化與三角化經驗
午後,老師請學員兩兩一組進行「與母親連結」的練習,過程中有人留下了淚水、有人緊緊擁抱自己的母親;練習後老師邀請學員分享感受,學員提及「發現與母親不同的關係」或「發現對於母親有不一樣的感受」。緊接著,講師邀請學員演示家族排列──感謝幾位參訓夥伴,因為她的自我揭露、其他學員願意演繹家庭成員,我們才有機會看到理論的實務操作。家族排列的過程並不容易,代表人必須完全回歸中心,不帶有任何評斷、完完全全地在情境中,當事者透過老師的引導,開始為自己的生命帶來不一樣的詮釋,並且更正向地看待過去家庭帶給自己的影響。
▲學員先透過靜心冥想,沉澱內在心靈
▲學員體驗「與母親連結」
▲學員實際演示家族排列
第二天上午鍾老師向大家訴說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於今年(2019) 9月逝世,並且播放紀念影片做為開場。藉由自己實務上的經驗來分享海寧格的愛之環、良知及補償等觀點,也藉由的真實案例來介紹家族排列過程,最後,老師利用「愛與律」為理論講授畫下句點。
▲老師分享實務經驗
午後,老師將三人分成一組,利用排列的方式讓學員檢視與父母關係。過程中學員發現在關係緊張的狀況下,只要其中一方改變思考方式或行動,將可改變整個家庭的關係,衝突感也會下降;在小組討論後,講師邀請學員與大家分享感受,並非人人都有辦法在他人面前原生家庭的經歷,因為夥伴們的勇氣,讓我們可以更瞭解個人行為跟原生家庭的關係,而個人如何重新面對創傷的疤痕,是我們服務對象必須重新去面對的課題與挑戰。
▲學員練習與父母連結
各種研習課程時間都是有限的,CCSA辦理的「家庭系統理論與家族系統排列」初階與進階課程共計12小時,鍾瑞麗諮商心理師所帶來的內容,是豐富且具實務經驗的,增加了我們在專業技巧上的運用能力,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們願意在實務中運用,方成為有效的助人工具。(CCSA北區工作站 / 李瑾筠 社工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