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2011兒少安置機構-主管高峰會 「兩岸四地兒童及青少年住宿照顧服務分享會」暨港圳參訪 港澳中台主管齊聚交流 前瞻失家兒服務願景

220名來自香港、臺灣、澳門及深圳兩岸四地之服務人員與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切磋交流

CCSA年度大事「兒少安置機構-主管高峰會」首次移師香港,於12月5日至7日與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合作辦理。活動內容包含分享會、組織參訪、分組討論與報告,及專題研討。220名來自香港、臺灣、澳門及深圳兩岸四地之服務人員與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切磋交流,相互學習及建立未來合作關係,收穫豐富,不虛此行。

臺灣兒少安置機構主管報名踴躍,全團共37人。12月5日清早一行人搭乘地下鐵並步行至社聯,充分體會香港上班族通勤「擠地鐵」感受。會議由社聯方敏生行政總裁致詞揭開序幕,四地代表互贈感謝狀後,由五位講者進行分享。
專題演說—兩岸四地兒少照顧服務現況

首先由香港社會福利署家庭及兒童福利科之高級社會工作主任林志明先生分享「香港-兒童住宿照顧服務概況及未來發展」,繼為深圳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暨深圳市鵬星社會工作服務社創辦人易松國先生介紹「深圳-特殊兒童住宿照顧服務」;本會秘書長/創辦人洪錦芳女士以「CCSA全國兒少安置機構&自立少年服務計畫」為題,以及本會江中柱主任分享附設「台北市培立家園」服務;最後由澳門社會工作局兒童暨青年服務處高級技術員黃潤鳳女士分享「澳門特別行政區兒青住宿照顧服務現況及未來發展」。

社聯安排參訪香港服務

香港社聯分別再於12月5日下午與12月6日上午安排我們作當地相關單位參訪,因為多元面向的服務,因此共有四條路線提供選擇,分別說明如下:

路線A:明愛培立中心,含群育學校(培立學校)與院舍服務(培立中心),為年齡14至18歲在學校或家庭面臨適應困難、暫時不適宜就讀一般中學的女生提供服務。姚順好院長帶領同仁以各項務實、創意又貼近院生與其家庭需求之服務方案(如下圖)將許多迷途少女成為可造之材,令人敬佩、值得學習。

路線B:香港扶幼會則仁中心學校,提供小學至中學有情緒與行為問題的男生群育學校與院舍服務。「有效家舍經營」工作模式,在正面關係與協同合作理念下,提升效能、建立正面紀律、鼓勵舍友參與、營造良好氛圍及發展環境(不但對院生,亦對同工),使許多兒少品格重塑,重拾自信人生。 路線C:第一站為東華三院兒童之家,為四至十八歲得不到家庭適當照顧兒童,提供近似家庭的起居住宿服務,每家甄選一對父母親,父親白天外出工作,母親為家管。透過個別計劃,協助兒童處理因家庭背景帶來的情緒困擾、入住適應及成長問題並學習自我照顧及獨立生活。定期個案檢討,促進原生家庭關係與儘快返家重聚。

【第二站為社會福利署中央寄養服務課,主責寄養服務統籌(協調11間機構)、審核、培訓、維繫(寄養互聯網)、宣傳、覆核(評估與投訴處理)。寄養類別有住宿服務(十八歲以下住半年以上)、緊急寄養(六星期)、日間寄養(十歲以下),含健全與輕度弱智或行為、情緒問題兒童。當日一位寄養家長前來分享,令人動容。

路線D:寶血兒童村,服務6至18歲因家庭問題或特發事故,需長期住宿或緊急暫住(六星期)在學女童,著重以「家」為本運作模式,營造家庭生活氣氛;同其他兒童之家,社工定期安排院生與其監護人開會檢討住宿計劃,以提供更適切協助服務,並透過個別或小組形式,輔導院童身心、情緒及人際關係得到健全發展。 綜上,感謝香港社聯用心安排的第一天會議與參訪,十分豐富,也讓各地與會者對於香港住宿照顧服務中,重視兒童與其家人關係維繫、重建家庭功能,使實現兒童得以儘快返家目標,以及符合社福趨勢「去機構化」、「正常化」、「社區化」之小家庭照顧模式,都令人印象深刻。後續二天之講演與參訪,將陸續為您介紹,請拭目以待… (CCSA總會研究專員/許雅娟)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