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常常做出讓大人們難以理解的行為,老是大吼大叫、動來動去、作業又不寫,而被定義為「壞小孩」,但他們可能患有「亞斯伯格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自閉症」、「妥瑞症」,只要換個方式與孩子相處,說不定孩子都能發揮難以想像的潛力!站在兒少安置機構最前線服務的老師們,面對這些情緒總是超級高昂,功課老是寫不完的小頑皮們,究竟可以拿出什麼樣的法寶呢?
CCSA99年於全台籌劃「2010心理疾患醫療教育訓練」課程,針對兒少常見心理疾患進行宣教講演,內容廣受好評。本年度針對學員回饋及建議,進階舉辦「2011精神疾患認知及輔助技巧訓練」,並特別篩選出「亞斯伯格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自閉症、妥瑞氏症」等四種疾病,進行更深度的症狀解析及輔助技巧教學,期盼參訓學員獲得最實際的學習效益。
今年活動自9月13日起全省到點辦理10場次(北區3場、桃園2場、中區1場及南區4場),共計約70所機構、400名一線工作人員接受培訓。報名人數及單位均較去年更為提升,可見兒少醫療議題於安置機構之重要性逐漸受到重視。本次課程選定「兒少常見精神疾患介紹(症狀、行為及辨識)」及「兒少輔助技巧演練&案例分享」為主題。課程前半段,講師針對本次欲探討之症狀進行病理介紹、症狀判斷及行為問題解析…等,增進學員面對疾患所應具備之正確的認知態度。
課程後半段,講師依據個人豐富的臨床經驗,分享實務工作中遇到的各種案例狀況,並提出臨床處遇方法及技巧。另外,講師特別開放學員們隨時發問,營造互動式教學環境,期待透過彼此現實中經歷的實際經驗,暸解個人服務盲點,藉以相互砥礪、成長,已達教學相長之效。CCSA「2011兒童及少年安置機構-兒少精神疾患認知及輔助技巧」課程至9月底止,10場次均圓滿結束。過程中,講師們精心準備的教材讓學員們實感獲益良多,加上課程取向為「實務操作」及「案例分享」,更能貼近學員平日所面對的問題情境,激發學員思考、學習並內化有效的處遇模式,亦藉由此教學平台,提供來自各個不同機構環境之工作人員一個相互分享、打氣的機會,願學員們能帶給安置機構內兒童及少年更為專業及美好的服務。〈CCSA南區社工員/ 臧長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