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成長團體-「青少年自傳劇團-無糖綠好甜」 創作的目的不在於被別人懂,而在於被自己表達

中區工作站於三月五日起展開「無糖綠好甜」青少年劇團

「小時候最盼望媽媽來育幼院看我,卻怎麼等也等不到…。總覺得自己生命故事就像拼圖,再怎麼拼都少一塊,拼不出美麗的圖,永遠不完整……」

育幼院長大的孩子,皆有其特殊人生境遇,該如何調整心態,正確地去面對身世遭遇呢?美學大師蔣勳曾說:「透過藝術的欣賞,一步步使我們學會了寬容,學會了以更全面的方式觀照生命,使冰冷殘酷的現實中有了一些溫暖的深情。」透過「戲劇創作」,使孩子肯定自身獨特的生命故事,找尋自我認同。孩子們在自傳劇拉出了一個空間,成果發表會中強調「觀者」與「演者」的交流,使孩子們能夠在那流動情感的時空中,讓「真的生命故事」,有「善的交流詮釋」。

中區工作站於三月五日起展開「無糖綠好甜」青少年劇團,共進行七次,於四月三十日圓滿結束,本活動榮幸邀請到戲劇治療專家張志豪老師,由志豪老師率領的優秀團隊帶領中區工作站自立少年開始屬於他/她們的故事。

團體進行第一階段,領導者以戲劇暖身遊戲,讓團體溫度拉到最高點,增進團體動力以及凝聚力,藉此讓身體可以自由自在地表達,建立成員彼此熟識以及團體信任度。自立少年阿吹認為,青春小聚場是他唯一的避風港。在第二階段,自傳故事接龍中,阿吹提到:「小時候被父母遺棄,離開育幼院後開始流浪街頭,好幾次因肚子餓到不行,偷店家食物吃,卻被警察抓走…」阿吹在敘述自我生命故事中,勇敢面對自我真實、破碎的經驗,藉由真實生命故事梳理中,阿吹在自立過程有掙扎、有無助,但在劇團中看見自己「憑本事」的難得之處,願意開始去找尋自我認同,進而願意去改變自己的生活條件;另一自立少年大隻說:「小時候最盼望媽媽來育幼院看我,卻等也等不到…現在都已經離院了!覺得自己生命故事就像拼圖,再怎麼拼都少一塊,拼不出美麗的圖,永遠不完整……」。透過少年的生命故事呈現,領導者引導成員對自己生命歷程的詮釋,鑿出一扇自由之窗,看見自己生命的能量。

在自傳劇團接近尾聲時,中區工作站與臺中市保母資源中心合辦自傳劇團成果發表會,藉由「觀者」掌聲,從「觀者」回應中,使「演者」得到另一種開放式的理解,並一同欣賞、分享你與我的生命故事。(CCSA中區社工專員/黃怡婷)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