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茵至機構分享自立經驗。 ▲小茵參加興趣探索團體。
「小時候全家去遊樂園玩,爸爸揹我進鬼屋,媽媽趕緊阻止,因為我有先天性心臟病,怕被嚇到,後來換媽媽抱著我在外面,等爸爸和二個哥哥出來,這是一家五口很美好的回憶。還有一次淹水,高個兒的爸爸一把抱起嬌小的我涉水而過,也是很深刻的印象。」儘管小茵五歲時,爸爸癌逝,她仍清晰記得被關愛、被呵護的孩提往事。
惡狼入住 惡夢纏身
然而,自從媽媽交了男友,那位叔叔搬來同住,小茵開始無止境的惡夢。叔叔有暴力傾向,會毆打媽媽,兩個國小的哥哥也常挨揍,而她則因尿床被打。之後,有社工將嚴重受暴的二哥安置於寄養家庭,家裡四人,終日愁雲慘霧,沒人保護小茵,步入青春期後,她漸漸意識叔叔多年來一直侵犯自己,是犯罪的事!但想到媽媽可能情緒崩潰、撞牆、自殘……,她選擇隱忍,不說出自己的遭遇。
升上高一,小茵結交一群好友,寬心聊家裡的事,同學群起建議她報警、告訴老師,她卻躊躇,一來擔心媽媽受打擊,二來擔心外界眼光:別人會怎麼看我?直到有一天隨老師做事、聊天時,她探詢:「老師,我那個沒有來……」,老師機警揭開殘酷事實,將小茵帶往醫院、通報社工;那天起,小茵未再回到那個有叔叔的家。
安置調適 揮別陰霾
猶記剛入住緊急安置機構,小茵天天懊喪哭泣,她想念媽媽和哥哥,不知「講出來會讓自己被帶走」,但家園的輔導老師和有相似境遇的少女都肯定她:這麼做是正確的,需要有勇氣離開受虐的地方,才讓她漸漸釋懷:「我不後悔講出來。」繼而是漫長的官司訴訟,最終那位叔叔被判四年刑期。
小茵在少年之家持續升學,學習畫畫、勞作、彈琴等才藝,每當回憶過往遭遇,陷入低落情緒時,她會安靜專注做手工藝,從中感受自我療癒。每週日她隨老師、園生前往教會,在聚會中唱詩歌、禱告中修補傷痕累累的身心靈,也決定受洗展開全新人生。她的個性漸從憂鬱變開朗、害羞變自信,深知自己的改變源自許多人的幫助和支持。
社工扶持 自信自立
屆期離開少年之家,小茵住進CCSA自立宿舍,有輔導員阿姨陪伴、教導,學著自己做飯、打理起居生活、尋找工作機會,衡量每月收支、想養活自己。CCSA社工每日早晚、不間斷關心、鼓勵她、幽默風趣地逗她笑,讓她彷彿幼年被關愛保護的感受。她也學著在心情陷溺時轉移焦點,重做手工藝療癒自己;當她穩定自立生活後,也受邀擔任「自立Mentor」,勇敢上台向育幼院和中途家園的弟妹分享一路以來的歷程、心情、想法。關於離院如何適應社區自立,她提醒學弟妹要懂得理財規劃,生活用品、餐費…花費多少?娛樂預算如何…,雖然很瑣碎,卻都是安然自立的關鍵大事。
喜歡孩童的她,希望有朝一日可考取媬母證照,也期待能體驗大學生活。最近她接續考取烘焙丙級、汽車駕照,猶如一劑強心針,提升許多自信,代表她可以掌握人生的方向盤,開創自我未來。而接到媽媽罹癌的消息,小茵心裡非常掛念,不過因叔叔尚未入監,她選擇前往醫院陪伴媽媽,避免節外生枝。問她,如果有機會想如何幫助從前的自己,她說:想鼓勵國中時的自己,不要害怕別人的眼光或評價,勇敢說出口、勇敢求助,人生雖有難關,但只要日漸強大,自己就有實力突破困境。
▲CCSA社工為小茵慶祝20歲生日。 ▲小茵當二廚考取烘焙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