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故事

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小天蛾

小馨在育幼院生活的適應普通,但某天祖父前來探視時,小馨想起以前被打得很慘的情形,焦慮並不斷哭泣

小馨是一位十四歲目前就讀國一的女生,小馨爸媽皆因持有槍械問題入獄、很少盡到照顧她和弟弟的責任,而將她們姊弟倆託給阿公照顧,但因阿公有嚴重酗酒問題所以常有毆打小馨(如抓著她的頭撞牆等)的情形發生,在多次小馨帶著弟弟逃家之後,經社會局安排安置在育幼院裡,小馨在育幼院生活的適應普通,但因某天祖父前來探視她和弟弟時,因小馨又想起來以前被阿公打得很慘的情形及畫面,內心感到相當害怕、焦慮並不斷哭泣,行為也變得很退縮,因而保育員轉介進行心理會談。

 

在治療者和小馨的最初幾次會談裡,小馨態度明顯抗拒、防衛,不安全信任依附關係明顯,會談時多以沉默和靜默來作為回應,態度防衛且會刻意迴避談論關於阿公的事情,且也會否認自己有任何煩惱或困擾等,個案並常向保育員提及可不可以不要來會談等。治療者和保育員嘗試了解小馨因內心過去的受創經驗陰影,導致對人的關係(尤以不熟的人)不太容易信任,並常以冷淡或疏離、逃避方式來避免與人接觸或談話,也會試圖逃開再度去想令她產生害怕情緒的事情,而且小馨因從小缺乏爸媽或阿公給予穩定愛和照護的關係,所以小馨對於人和朋友間的關係很敏感,很在乎別人對她的感覺和想法,對她自己也很沒信心,但其表面又常會裝沒事、故作堅強狀,心裡疑似有很多衝突但又很少跟人提起。

 

在接著的幾次會談中,治療者改以陪伴小馨玩耍為多,讓小馨選擇她所想玩的玩具並由她決定我要怎麼跟她玩,會談時,治療者也多不去主動提及任何小馨覺得敏感的議題,但會傾聽她所想說的話,並適時作同理情緒的反映,小馨在這幾次經驗到被同理、傾聽和真誠陪伴的過程後,態度明顯轉變,她進來會談室時情緒變得較為開朗和快樂,也會主動跟治療者聊最近在學校或育幼院裡發生的事,她會神秘地聊起生活中有誰喜歡她和跟她告白,也常跟治療者抱怨哪位保育員或誰誰等做了什麼讓她不高興的事,而治療者也多以傾聽、同理其情緒以及真誠陪伴下來與她做互動,最後演變成小馨每次抱怨過後,她自己也會自我修正其想法,表示自己其實有時候也有錯不應該怎樣怎樣的,對於育幼院和保育員的規定最後也多能接受,小馨在每次會談訴苦、吐苦水和發洩完情緒後,心情都會變得較為輕鬆和愉快,甚至主動表示不想中斷會談,因為她覺得每次跟治療者談完心情都會好一點,心情會較平靜。

 

治療者發現在後來的會談裡,小馨對於阿公似乎也不那麼排斥和害怕了,雖然小馨表示還是不會想見到阿公,但她知道育幼院不會讓她單獨和阿公見面,而且她知道阿公有酗酒問題才會那樣像發瘋似地打她,而小馨以前跟弟弟的關係非常差,幾乎都不跟弟弟講話的,但從保育員口中得知,小馨跟弟弟的關係也明顯改善了,她還常會主動關心弟弟或和他一起玩,小馨自己也承認自己其實也沒那麼討厭弟弟的。因為小馨平時人緣還不錯、在育幼院內有幾位較好的朋友,所以雖然在後來得知爸爸雖然仍無法來接她和弟弟回家、心裡感到有些失落和難過,但後來也還能調適和接受,在後來結案後從保育員的觀察裡,小馨對育幼院的生活適應和心情及情緒上的調適皆顯蠻穩定的。

 

小馨的主要心理議題為因過去受肢體虐待、家暴的創傷陰影,導致對人的不信任感與不安全信任的依附關係,以及有生理心理的恐懼和害怕反應及輕微症狀,在後來治療會談與治療者的同理陪伴、真誠傾聽後,小馨覺得被大人了解了,有人肯安靜和專注地聽她訴說想法和抱怨,並成為被關注和重視的焦點,因而變得慢慢對人有較為安全信任的關係,也較感願意跟別人討論自己的感覺和意見,因內在需求(需要被傾聽、被了解、被關心、被尊重)獲得滿足後,小馨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增加了,並能聽從自己內在聲音、修正自己不適當或扭曲的想法或負向情感轉移關係,與治療者的關係也由不信任安全依附、負向情感轉移轉換為安全依附關係及正向情感轉移關係,甚至在後來小馨的時常尋求治療者意見和認同行為中,治療關係進展為安撫和甚至親密關係,也因而使得小馨之前不適應的情緒困擾明顯減少和降低了,推估個案與照顧者關係轉變因素可能為小馨纇化了與治療者的真誠、同理、接受/接納、允許、安撫關係,而治療和小馨的其他人際關係也轉變成較為是信任、親密和依賴的關係。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