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A 長期關注失家兒自立 , 發現當機構少年離院後 , 生活各項開銷皆自行負擔,除擁有一份穩定收入之外,有效管理財務、 掌握現金流向, 是影響少年自立關鍵。有鑑於此,由CCSA提案、巴克萊集團慷慨贊助,於10月27日舉辦理財課程,透過學習記帳、 工具操作以及瞭解財務管理重要性、 進而調整理財態度與正確用錢觀念, 建構個人化理財規劃等議題, 協助少年得以活用記帳與理財知能, 自我管控經濟,邁向穩定自立生活。
CCSA 北區組長、 2位社工, 及17名來自臺北市、 新北市及桃園的育幼院院生與離院少年於 CCSA 總會參與此項活動 , 洪錦芳 秘書長更在課程開始前 ,於教室與學員互動,期勉少年們可將今日所學活用於未來,運用理財為自己累積財富,進而完成自己的夢想或打造自身附加價值(如:提升學歷、職能訓練)。
本次活動,特別邀請南山人壽的卓信璋襄理 (本會資深Mentor志工) 為學員授課,本次課程經特別設計 , 淺顯易懂並以圖示搭配網路操作 , 以輕鬆的氣氛進行互動 ,讓生硬的理財觀念也能使學員自在的吸收。老師首先帶給少年重要的概念 「錢不多,也可以理財;錢不多,更要理財!」,替學員注入重要的財務管理觀念,老師更對於少年們參加理財課程給予高度的評價 , 凡事起頭難能有心學習 , 便是開始累積財富的重要的一步。
卓襄理帶領學員展開理財的第一步 「 記帳 」 , 依據每位少年使用的工具不同,以電腦試算表與紙本記帳本 , 根據功能及習慣的不同記帳項目各有所異 。 老師首先指出常見的記帳方式多為「流水帳」,雖然記錄繁複,但可以更仔細的瞭解消費狀況,學員們表示 「我就是這樣記帳!」 , 過程中少年不時與講師討論記帳狀況 、 或拿出自己的帳本與學伴交互檢視 。 學員發現記帳是瞭解自身經濟狀況的重要環節 , 期待能整理自己的現金流向。
午後的課程,卓襄理向學員們介紹存款、 保險、 股票、 基金、 黃金、 不動產、期貨及其它可理財之工具, 過程中老師運用網路, 示範購買外幣、 評估股票、 保險轉帳等的實際操作方式,讓同學實際操作使教學能。在認識理財工具與各自的風險後,講師也提醒學員們注意投資理財的陷阱, 現今隨處可見的詐騙事件多是利用人們對於高投資報酬率或不勞而獲之心態, 「請大家記得,報酬一定伴隨著風險,獲利愈高的風險一定愈大,絕對沒有低風險、高報酬的投資!」 ,依照使用方式、期限、區域等分類說明,使學員強化對各類工具的基本概念,以此衍伸「資產配置」與「投資組合」的能力。
課程進入尾聲, 卓襄理針對理財規畫的步驟做了說明, 強調最重要的是 「 設定理財目標 」 , 搭配學習單, 協助同學瞭解自己的財務狀況、 設定理財及達成目標的規劃。填寫學習單中,學生分享自己對理財的想法:
小熊:自己可以早起多打一份工,購物時減少衝動等降價後再購買,這樣就可以 省下一筆錢。
阿平:目標是能每月存6,000元,並且規劃當日花費,若設定當日花費為200元, 身上就不帶多,超過就停止消費。
小意:上過課之後 , 知道每個月支出不可以超過收入 , 如果妥善控制花費,就不會負債 。 如果想累積存款 , 就需要利用理財工具增加收入,或是改變消費習慣,讓存款可以點滴存續。
除了讓孩子們找出的存錢方法之外 , 老師與社工們同時協助少年訂出儲蓄目標並具體化 , 藉由瞭解自己的 「 夢想費用 」 以增進少年對存錢的動力 。 並提供學員「 將花費做區分 」 的概念 ( 必要花費、 不急迫花費、 可有可無花費 ) , 可藉此調整每月花費上限,進而累積存款。在陪伴的過程中,觀察到少年們思考自己的夢想並具體化,成為「目標」;同學們藉此分享夢想計畫中的故事 , 讓目標更明確 , 也讓講師與社工們感受到孩子們的活力與自信。
完成收支表後,不僅可以看到每月結餘更可綜觀檢視自己的日常消費項目。經過一天的課程 , 學員們對於講師的認真與陪伴的社工以及現場的工作人員有著滿心的感謝,孩子們說:
-我知道了更多理財觀念,在未來會懂得利用理財工具。
-如何知道投資的風險、怎樣投資,如何避免詐騙集團騙錢。
-學習到如何理財,了解什麼是股票、投資。
-對於理財的觀念,有正向的規劃,感性&理性的消費習慣。
-認識六種以上的理財工具,也了解利率和複利,也知道儲蓄的重要性。
無論是口頭上分享的感受 , 或是文字躍然於紙上的字句,本次課程確實帶給少年們在理財知能上的學習與成長!(CCSA北區社工部/趙婉婷 社工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