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CCSA桃園區「專業成長工作坊」 「助人的探索階段」「助人者自我照顧秘笈」… 兒少安置機構工作人員自我紓壓學習之旅

王老師請夥伴們先試著回答:「 為何要學助人技巧 」、「 何為助人三階段 」、「什麼是六個改變階段」,以複習前面課程的重點。

本會為提升桃園縣安置機構同仁專業知能及助人能力 , 101 年規劃 10 場 、共30小時的【專業成長工作坊】,敦聘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的王燦槐教授授課,繼4月6日、5月4日、6月1日、9月7日之後,於10月5日北區兒童之家進行最後一次專業訓練,當天來自桃園及新竹縣市9所兒少安置機構,共計30位工作人員參與。王老師請夥伴們先試著回答:「 為何要學助人技巧 」、「 何為助人三階段 」、「什麼是六個改變階段」,以複習前面課程的重點。 王教授表示生活輔導員與保育員幾乎是24小時和個案在一起,與孩子是最接近的,如果助人技巧不足,面對個案易有無力感,因此加強生輔員與社工的在職訓練是很重要的。


王老師表示助人有教育、輔導、諮商等方式。教育是單向的指導、輔導是個別的協助 、 諮商則是陪著個案一起找出他的問題,其歷程以 探索、 洞察、 行動三階段來引導個案並提醒 「 一個行為的改變需要連續21天的維持 」 才能建立新的行為習慣 ,因此,我們應避免個案又回到原來的行為模式,而懷疑其改變的意願。今天的主題是 「 助人的探索階段 」 , 王教授仔細的講解 Carl Rogers 個案中心理論 ,並提到他人的回饋 , 影響自我的認識 ; 健康的人 ,能勇於感覺自己的感受。培養孩子的自我感, 使其能面對及接納自己的感覺 , 進而有正確判斷 , 而當感覺 、判斷、經驗一致時 ,孩童即能相信自己。


當人有著負面感覺時, 會勾起痛苦回憶 , 自我開放程度相對很低 。 在諮詢時,當事者多半會以我不知道回答,或者以扭曲知覺的方式來防衛。例如受性侵者的個案,會以輕鬆無所謂的態度來描述加害人如何對待他,以逃避面對真實的感受。
危機本身就會帶來壓力 , 如何減少危機的發生 , 就要靠平日的預防工作 。 一級預防,是靠教育; 二級預防,是針對高風險的孩子; 三級預防,即是給予治療,因此提升專業能力就可以減少危機。「 助人者自我照顧秘笈 」的課程中, 王老師強調助人者一定要非常重視自我情緒的保養,及有效的紓壓方法,同時,教授提醒夥伴們每天都要讓自己紓壓,不要拖太久或一定要到某個特定的地方才能進行。透過王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 , 幫助我們檢視自己在助人工作的態度與技巧及自我照顧的秘笈, 讓我們在顧及他人之前能先照顧好自己。 有同仁表示, 十分期待接續的課程, 以學習更多實務上的技巧, 唯有助人者在專業上不斷的精進, 同時兼顧好自己身心靈,才能真正照顧好安置機構中的個案。 (CCSA桃園工作站/廖慧芬 社工專員)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