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失家兒」從小由許多老師、社工、生活輔導員或同儕陪伴成長,年幼面對生命挫折,但不輕易放棄,他們或許還稚嫩,但成長路上獲得滋養,懷抱感恩回饋心志,期以「生命影響生命」,CCSA稱他們為自立「Mentor」。
▲學員分享生命故事
本會(CCSA)南區工作站5月辦理3場Mentor培力團體,相信生命有其「復原力」,藉由專業課程,協助自立青年整理生命經驗、習得自作簡報,再於暑假巡迴各育幼院,向院生後輩們分享,傳承榜樣,祝福與影響。
自立Mentor培訓,安排陳宏儒心理師藉由各種牌卡媒材,引導學員敘說自己一路走來的生命故事,最讓我印象深刻是幾乎每位學員:「在這個團體中,讓我感到很安全,可以安心地分享這些不曾向身邊朋友訴說的人生經歷。」他們多次在團體中回饋:「雖然現在看起來過著一般人的生活,但其實很多時候我沒辦法和同學分享我的家庭、我的生命經歷,因為差距實在太大了……我的經歷是他們難以想像,也無法有共鳴的;最重要的是,我也不知道怎麼開口和他們分享。」但在這個團體中,自立青年成員們都有著相似經歷,所以能自在坦然地彼此交誼聆享。
因此,我才發現原來他們是用這樣壓抑的心情在生活,回想自己過往的生活經歷,確實從未聽過類似的成長經驗,我突然有一種感覺:並非這些人不存在我身邊,而是他們不知道如何訴說,也或許是我無法理解與回應,成為提供他們支持的人,經歷了這3場團體課程後,我才明白創造這樣一個對話氛圍,對他們來說有多麼重要的意義。
▲使用牌卡重整生命經驗
除了學員們能安心訴說人生經歷的氛圍,在心理師的帶領下,每位學員整理個人生命故事時,也都有新的發現或觸動,例如:一位學員因家庭遭受變故,身為長兄的他逼迫自己快速成長,成為弟妹眼中可靠的大哥,但他一直以來只想著自己要強大起來,沒有細想過背後原因,經過這3天課程的整理回顧,才發現原來自己對弟妹有那麼濃厚的愛,忍不住落下突破堅強的淚水。
有學員分享自幼就立志成為職業軍人,除了保家衛國,也希望能給未來的家人穩定的生活。但在安置機構期間,不慎發生意外,造成一眼失去視力,同時也失去成為職業軍人的夢想,這件事帶給他極大的打擊,但他後來選擇原諒讓他失去視力的對象,並重新立下成為消防員的志向,仍希望在自己能力所及範圍內,從事回饋社會的職業,因為他相信「上帝關了一扇門,一定會為你開一扇窗」,而他決定要自己找到那扇窗,並借其引入更多的陽光;也有學員因為成長過程接受了許多人的幫助,而立志要成為助人者、有影響力的人,將正向力量傳播出去。
從他們的生命經驗中,看似有許多缺乏,但沒有人因此氣餒,而是作出各種努力,讓自己準備充足。傾聽每位成員的生命故事時,我一次次地詢問自己:「如果是我面臨那樣的人生遭遇,現在的我會怎麼樣?」每一次我的答案,都認為自己無法做到和這些自立青少年一樣好,我可能在遭遇生命重大變故、夢想被剝奪等打擊後一蹶不振;但他們不僅勇於頂著困境前行,甚至期待自己有更大的影響力幫助別人,在他們的生命故事中,我看到的不是缺憾,而是充滿希望與愛的正能量。
▲學員彼此給予回饋
在這3天的團體中,每位青少年是自己生命故事敘述者,也是別人故事的聆聽者,而每個人的經歷都是常人難以想像且會感到極度心疼的,但彼此聆聽其他人的故事後,最多的感受是「我覺得我很幸福」,給對方的回應是:佩服夢想被剝奪後,還能選擇寬恕、正向面對,並不改回饋社會初衷,如果是我可能一蹶不振,也可能無法選擇寬恕;欣賞在經歷那麼傷心痛苦的歷程後,還能堅強地一個人走到現在,並在路程中找到人生的方向,如果是自己經歷那樣的過去,我沒有信心能一路走到現在;原本我以為我的人生是最糟的,但我至少還有手足彼此扶持,如果只有我一個人的話,我想沒辦法走到今天。
聽到這些回饋我內心相當感動,在這些失家青少年的眼中,看到的不是自己比他人缺乏,而是比他人多擁有、以及他人身上可以學習的優點,我想也正是因為他們能從正面角度看待事情,以學習觀點出發和他人互動,一路走來汲取滿滿能量並累積實力,再將自己擁有的回饋給社會。
出乎意料的是,原以為這幾次的團體可能會是氣氛壓抑嚴肅,以瀰漫悲傷情緒為主,沒想到竟會帶給我這樣的驚喜與觸動,我相信這些Mentor爆棚的正能量,一定能達到「生命影響生命」的目標!(CCSA南區工作站/蔣旻 社工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