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情緒你、我、他~情感/情緒教育團體

不斷透過聚焦→示範→練習→引導過程,成員學習如何具體、如實表達感知、感受的表達方式

本會為延續對家外安置兒少身心健康、建立正向友善情感關係,促進兒少能夠朝在機構中建全發展,110年度再度獲得野村證券(NOMURA)慷慨贊助,提供全省安置機構辦理「情感/情緒教育團體工坊」。中區於嘉義修緣育幼院辦理四場「情感/情緒教育團體工坊」,邀請張佳容心理師帶領7名院生認識自己、看見自己、覺察情緒、管理情緒。

第一次團體(3/20)
透過自我介紹讓成員學習表達,並從遴選出大家覺得表達最好的一員,成員的回饋大都為生活相處中的印象(如貼心、聰明…),未能切題回應老師要他們具體表達的內容,在不斷透過聚焦→示範→練習→引導過程,成員學習如何具體、如實表達感知、感受的表達方式,讓成員能清楚知道,我說了什麼話讓別人稱讚、聽懂、喜歡、欣賞….等。經由指導說明,老師請成員重新再自我介紹一次,第二輪成員的表達更具體,也能言之有物。

 

▲我在別人心目中的樣子

 

第二次團體(3/27)
張老師以【小明的一天】開啟成員化身成小明,讓想像力無限延伸,當自己是受歡迎的小明時,小明做了什麼事成為受歡迎的人,又出現什麼行為讓小明不受歡迎。成員對於小明的角色難以聚焦,張老師借肋成員帶來布偶充當小明,大家的投射頓時熱絡,爭相發表意見,如受歡迎是因為熱心助人、有愛心、功課好等;又不受歡迎的小明出現那些行為,會讓大家不喜歡。由於討論小明的正負角色,引發成員熱烈爭論,也出現或趴、或卧、或坐、相互干擾叫罵等失序行為,甚出現對特定成員攻擊性字眼(同性戀)。


陳老師暫停團體,等成員安靜之後,表達團體進行中不斷被干擾的感受,並透過小體驗(寫下自己的名子,1-10分給自己的專心評分),帶領成員看見那些行為、語言表達會讓人不舒服(傷人),練習正向語言表達,並輪流給予同伴一個具體的讚美(從生活相處中挑出一件值得讚美的事)。透過老師的引導,成員學習反思自己生活中的行為表現,理解人我關係互動如同一面鏡子,要有好的人際關係交流,必須先讓自己成為【對】的人。

 

▲把出現最多的形容詞記錄起來

 

第三次團體(4/10)
延續第二次團體讓成員看見友善的話語帶給自己的感受,老師以【我的一天】帶領成員回憶生命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成員爭相發言,有盲腸住院的痛苦經驗、從小到國中被排躋的孤獨、遇到喜歡的老師、被抺黑的委屆、比賽得獎…等,亦有成員分享壓力過大無法釋放的情況下,會選擇自殘、拔頭髮等行為。


針對成員自殘行為,成員中也出現附和的聲音,尤其在機構內常被老師開罰單,嘴巴雖說沒在怕,但被處罰時的憤怒難消,就往往會尋求出口,在行為又受限的期況下,衝動、暴力反抗就容易不斷循環重複發生。老師嘗試平衡報導,以帶領團體為例,說明不同立場可以透過換位思考,如活動進行中常被打岔的感覺、成員表達被抺黑的委屆、社工/阿姨管理者的角色與壓力等,透過友善正向的對話,理解彼此承受的責任與壓力,就能多些同理心與包容力。


為幫助成員認識自己,老師發給每位成員人格形容詞表單,寫下自己的姓名,再將自己的表單輪流傳遞他人,成員則填下自己對他人所看見的特點與優點。當回傳到本人時,依據收到的回饋形容詞,判斷是否跟自己的想法一致,此活動係透過討論過程,幫助成員自我概念的形成。

 

▲練習介紹夥伴印象深刻的事

 

第四次團體(4/25)
最後一次團體,老師帶領成員回顧團體歷程,透過上週成員給彼此的形容詞,協助成員透過自我瞭解、他人的觀察(別人眼中的自己),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看重自己。從眾多回饋中,有成員對於被形容搞笑、貼心感到驚訝,一直以為自己不受歡迎,發現在別人眼中也有被肯定的一面感到高興;另也有成員相當自負稱自己是人氣王、顏質高,當被問到人氣如何累積而來,成員回饋表示【守紀律、熱於助人、功課好…等】。也有成員收到回饋總是擺臭臉,起初相當不認同,但仔細照鏡子,發現自己真的臉色難看,承認朋友不多跟脾氣不好有關,當該成員願意自我反省時,團體成員給予的回饋反而是正向、肯定與支持,看見其笑臉迎人時的可親近性。


最後,老師請成員挑選最有感覺或最想要的1張牌卡,成員在團體中分享卡片中的話語對自己的意義,並邀請成員給予彼此正向的回饋。成員選擇的卡片有自我激勵:「遭受打擊和挫折,我可以難過或憤怒,但我不會被打倒」、「不管外在有多少挑戰風雨,我始終會擁抱和陪伴自己」、「我願意勇敢接受挑戰,讓我的故事更精彩」、「我每天都祝福並鼓勵自己」;自我期許:「想法唯有透過表達,才會被瞭解,也才有溝通的可能」、「有時開心不需要理由,我想笑就笑了」、「喜歡我的人,給了我溫暖和勇氣,我喜歡的人,讓我學會了愛和自持」。經由成員的分享與回饋,老師請成員將選擇的話語抄寫在卡片中,做為未來提醒自己、激勵自己的祝福話語。

 

▲練習表達自己的想法

 

從團體初期成員間不斷出現負向言語、失序等行為,到團體最後成員願意約束自己的行為,學習正向語言表達,不僅是成員需要被教導,更重要的是身邊重要他人耐心、包容、接納與鼓勵的過程,當自信、自尊的氛圍對了,少年們的氣質也有改變的契機。(CCSA中區工作站/劉秀蘭 社工組長)

 

▲團體大合照-當我們同在一起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