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CCSA)於今年度10月7日至8日由東區工作站辦理「家庭系統理論與家族系統排列」研習,特邀鍾瑞麗諮商師擔任授課講師,本會洪錦芳秘書長亦特意到花蓮與工作夥伴開場與交流。
▲秘書長開場致詞
第一天從Bowen的理論談起,提出家庭是情緒單位,每個成員都會互相感染與牽制,分化得好便能有善的連結,分化得差則會延伸諸多負向情緒與議題,其中「三角關係」的意涵便是如此,如手足間爭執,父或母介入處理,若選擇靠邊站而未正視事件本身或其情緒,則亦使情緒持續高張,然背後往往都是代間傳遞,因此講師引導學員繪製三代家系圖,並檢視在關係中系統的連結強弱,並核對自我家庭在實務運用上可作為的最佳資源,以及可能觸發的難題,為第二天的課程鋪陳。
▲學員分享課程感想與發問
「讓愛流動」為第二日的課程展開序幕,家族排列為海寧格大師所發展出的一種治療方式,重視家庭成員間的連結關係,在各種關係中,我們的基本需求是以一個複雜的方式互動,而這三種需求是我們的需求與本能的反應:
1. 歸屬感的需求,是為連結
2. 維持施與受之間的平衡,是為平衡
3. 社會安全和未來安定(愛的序位)需求,為了秩序
▲講師以實際案例講解家族排列
下午時段透過冥想與排列體驗,讓學員練習身體感官與心理感知,兩人一組進行簡易的排列,一方扮演自己,另一方則演示母親,鍾老師引導學員「回到自己的中心,集中自己意念往自己的問題、意圖和目的,接納所有過程帶來的所有畫面、情緒與感受,並跟著自己的感覺移動」,在這樣的氛圍裡,啜泣聲此起彼落,鍾老師細膩且精確的接住並安撫我們投出的訊息,體驗過後學員們紛紛給予剛剛所感受到的訊息,學員們從原本對視的尷尬,逐漸卸下心防,往安全、溫柔、受保護的環境延展。
▲學員體驗家族排列
課程結束前鍾老師勉勵:「家庭雖然會傷人,但『感謝家人把我生下來,你們是大的,我是小的,我尊重你們的命運,包括負向事件』,與家庭和解,才能朝自我分化更邁進一步,先助己才能助人」。(CCSA東區工作站/施佳瑩 社工專員)
▲家族排列與家人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