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街訪為兒少權益發聲-記中區CRC兒少充權團體

本會(CCSA) 向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申請補助辦理「兒童權利公約兒少報告撰擬培力計畫-特定兒少培力」方案

本會(CCSA) 向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申請補助辦理「兒童權利公約兒少報告撰擬培力計畫-特定兒少培力」方案。中區工作站於7月底結束第一階段培訓課程後,於八、九月每周日下午假中區工作站展開二階段,為期六次的CRC兒少充權團體。

 

 

▲成員參與充權團體的情形

 

綜觀六次CRC充權團體,每次均有8至10名成員穩定出席。廖士賢老師設計遊戲增進成員的觀察力,藉此培養成員的敏銳度,使成員發掘身邊問題,引導思考各種解決辦法、學習擬定計畫等,最後藉著分享與發聲擴大影響力。士賢老師在團體中,扮演引導及示範的角色,後由協同領導者帶領分組討論,幫助每位成員都能充份分享、表意的機會。

 

 

▲藉由活動及遊戲增進成員觀察力

 

在前幾次的團體,老師分享近期發生的重大事件:香港反送中、長榮航空罷工、紙風車劇團無法演出、柳川變色。從國際事件到全台灣、範圍縮小到多數成員所生活的社區,引導成員思考對自身生活的影響,可以採取什麼行動替自己發聲。在分組討論時,有一組成員分享路平事件;另一組成員分享108課綱的影響。

 

 

▲團體成員分組討論社會事件及其影響

 

經由四次團體的醞釀,成員們都期待能夠為一般兒少及機構兒少權益發聲,因此在第五次團體,分組進行街頭訪談的準備,如:訪談主體聚焦、問題設定、提問演練,成員們都積極投入。有一組成員以「一般兒少人權」為主,設定5個問題:你知道兒童有甚麼權利嗎?(看電視權/睡覺權/玩耍權/自由權)、你覺得小孩能選擇念甚麼學校嗎?如果你在路上被襲擊,是甚麼的損失?(隱私權/生存及發展權/人身安全/禁止歧視權)、如果在路上看到一個棄嬰,你覺得他的父母違反甚麼兒童權利?在你的成長過程中,曾發生甚麼損失權力的事嗎?

 

▲街頭訪問~為兒少權益發聲

 

另一組成員以安置經驗出發,聚焦在「手機使用隱私權」的議題,希望向一般民眾倡議。題目有:你是幾歲開始擁有手機?(民眾回答後,解釋安置兒少於高一時才得申請評估是否可擁有手機)、在放學後平均會使用多久的手機?(民眾回答後,解釋安置兒少需在寫完功課後使用30分鐘)、爸媽會檢查你的手機嗎?(民眾回答後,將機構的「手機檢查清單」與民眾分享)、如果你是機構兒少,你會接受這樣的管理方式嗎?你覺得這樣合理嗎?如果可以,你更希望怎麼被對待?

 

 

▲街頭訪問~為機構兒少「手機使用隱私權」發聲

 

第六次團體,成員在老師們的陪伴下前往道禾六藝文化館進行街頭訪問,幾乎每位成員均有訪問路人。一位受訪者回饋自己擔任記者,此次街訪,透過兒少本人說出兒少權益,讓自己反思平時忽略兒少權益,也期待未來能報導此議題,以增進大眾對兒少權益的認識。成員們聽到此受訪者的回饋後,表示對於自己小小的倡議行動,會引來正向的影響力,覺得很感動。

 

 

▲成員為街訪所製作的道具,足見對於兒少權益發聲的看重

 

在團體結束後,有兩位團體成員將參與兒福聯盟辦理的「兒少高峰會」與衛生福利部社會家庭署官員質詢對答。有一位成員也繼續參與臺中市兒童及少年代表遴選及培力,足見在為期六週的CRC充權團體,對成員影響之深遠,喚醒兒少對自身權利的重視;培養為自身權益的發聲。(CCSA中區工作站/劉秋蘭社工師)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