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全國兒少安置兒服務】 認識生活腳本 看懂群我關係

「生活腳本」就是隨著生活經驗累積而成的一套認知信念模式,是後天與先天的結合

CCSA南區工作站於106年10月23日至24日假衛福部南區兒童之家舉行「關係治療(RT)進階課程──改寫生活腳本工作坊」。邀請漱心坊心理治療所江垂南創辦人擔任講師,學員來自高雄、屏東各安置機構及社福團體的社工與生活輔導員等共11個單位,計30人參與。

 

▲秘書長開場致詞說明辦理關係治療的緣由

 

「生活腳本」就是隨著生活經驗累積而成的一套認知信念模式,是後天與先天的結合,人在情境中、心理及社會之間彼此混合而成,並由此來保護自己和因應生活壓力。生命週期中青春期、結婚後適應、中年危機、老年期可能出現「反腳本」危機,但也因而有改變腳本的契機。「唯一能改變的,就是你自己」,當發現自己渴望改變時,就有機會、有能力改變舊有的腳本,創造新的互動模式。

每個人行為的背後都有一種渴望被撫愛、被認可的動力支撐著,沒有渴望就無法有生存動機,例如,當我們試圖理解少年行為是想要達到什麼渴望,就可以思考是否有其他方式替代少年所產生的不良行為。在助人關係中,傾聽對方話語所需要的安撫及瞭解對方的腳本,即能正確理解服務並給出正確的反應,提供服務對象「再撫育」的機會,引導對方探索自身成長如何形塑其腳本,進而有意識的再決定改寫自己的人生腳本。

 


▲學員對「生活腳本」提問

 

課程中江老師除了講述腳本理論外、更透過線上量表測驗的方式,讓學員看見屬於個人的腳本及驅力分數,再探索過往生活經驗對自己造成的影響及家庭經驗與自己生命經驗的重疊交叉作用;有學員測驗後發現自己生活腳本信念中「不要健康、不要像小孩、要快一點」的分數高,而覺察到自己容易因為急躁而產生健康問題,對此可以提醒自己需要有新的調整,更健康的面對生活。

 

▲學員就自己的量表測驗結果向老師提問

 

課程中也安排以單位為主的小團體討論,讓同機構內的學員們互相分享自己的生命腳本,幫助間彼此察驗個人腳本如何在職場中影響做事風格及溝通方式,進而拉近同事情誼。從生命脈絡中看到關係的存有,在互為主體互動過程中,彼此存在的腳本反應出外顯行為,增加自己及他人生活腳本的認識與覺察,就能自在相處,在關係中做自己。

 

▲各單位小組討論分享自己的腳本形塑經驗

 

學員也針對服務中的個案提問,透過老師分析更幫助學員體悟到助人者的腳本如何在助人關係中產生影響。社會工作是非常重視「以關係為基礎」的助人工作,社工與個案間的關係品質好壞直接影響服務成效,但往往社工不一定看懂自己與個案間的關係如何。透過本次研習不僅讓助人者看見自己的生活腳本類型,也有助於調整或修正與個案間的服務衝突與盲點。(南區工作站)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