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全國兒少安置兒服務】 改寫生活腳本工作坊 助你看懂關係療癒心靈

此次邀請到漱心坊心理治療所蔡明娟所長擔任講師,帶領學員認識腳本理論、自我狀態,並檢視自己的生活腳本

CCSA中區工作站於106年10月16日至17日舉行「關係治療(RT)進階課程──改寫生活腳本工作坊」。此次邀請到漱心坊心理治療所蔡明娟所長擔任講師,參加學員來自中部各安置機構的社工與生活輔導員等共計29人。為期兩天的課程蔡老師帶領學員認識腳本理論、自我狀態,並檢視自己的生活腳本,進而期待學員能夠學會改寫自己的生活腳本。

 

▲照片一:CCSA秘書長為大家簡介「關係治療」

 

關係治療(RT)進階二的訓練課程中,幫助我們認識「生活腳本」的定義及其形塑的模式。生活腳本是藉由遺傳、性情之先天因素及後天與重要他人的互動,形塑出每個人獨特的生活腳本;人會透過生活腳本來因應生活壓力與保護自己。蔡老師強調腳本沒有好壞,只是在當時的環境下所做出的劇本選擇。

蔡老師透過理論課程的講解,運用學員們在線上施測之「生活腳本量表」,帶領學員練習十二種腳本訊息,以便了解如何對應內在五種驅力。十二種腳本訊息為分別為:1.不要生存、2.不要正常/健康、3.不要作自己、4.不要作小孩、5.不要長大、6.不要成功、7.不要作重要的人、8.不要思考、9.不要感覺、10.不要親近、11.不要歸屬、12.不要作任何事;五種內在驅力則有五種特定命令:1.追求完美、2.要堅強、3.要快一點、4.要討好人、5.用力嘗試等,讓學員了解自己的腳本信念及內在生活驅力如何影響著自己的生命抉擇。

 

▲照片二:學員分享腳本信念及內在驅力對現在生活之影響

 

學員透過團體分享施測結果來對應現實生活所遇到的瓶頸或壓力,經由分組回饋,幫助大家覺察早年經驗(生活腳本)對現階段生活產生的影響。有位學員分享自己「不要感覺」、「不要做小孩」、「不要做自己」的腳本信念分數非常高(分數高表示越易受腳本影響),係因母親早世,國中階段就被迫輟學、就業來賺取生活費,以照顧年幼的手足。為了鬆綁腳本,蔡老師帶領該成員自我覺察,例如:現在的你最想做什麼、做這件事時你有什麼感覺…,並鼓勵該學員每月一定要為自己安排做喜歡的事情,學習「有感覺」、「做自己」。

 

▲照片三:學員透過小團體分享施測結果,並學習鬆綁(改寫)腳本

 

能幫助鬆綁(改寫)腳本,重新選擇符合現實及角色的決定來自「渴望(Hunger)」。對應十二個腳本訊息,十二種被認可的渴望分別為:1.被信賴、2.快樂、3.自主、4.責任、5.存在價值、6.想法、7.感覺、8.行動、9.身體、10.歸屬感、11.成功卓越、12.重要人物。「安撫(Stroke)」是形塑人生腳本的關鍵力量,想要改變生活腳本須從打開感官,知覺自己的回憶、身體的感覺和外界的刺激開始,能開放自己真正的感受和需要,給予他人和自己所要的安撫,才能允許改變並重新選擇與決定。

 

▲照片四:藉著覺察並鬆綁生命腳本,應用於個案工作

 

回顧二天的課程,學員的回饋豐富,在認知層面寫下:「找到自我的生活腳本,有助於未來的改變」、「更能接受自己的兩光」、「自我覺察是非常重要的,期待能應用在往後的自己及他人身上」;學習層面指出:「透過討論分享可以讓自己有更多的省思及學習」、「看懂、覺察與練習」、「經由對自我的覺察與省思,對工作有助提升與改變思維及社交能力」。也有成員給予老師及本會回饋:「謝謝老師及CCSA給我們學習的機會」、「很喜歡上課的環境與課程內容」、「謝謝老師的教授,自己也收到很多回饋」。能夠造就助人者,就是幫助更多的受助者!(CCSA中區工作站/劉秋蘭、劉秀蘭 社工專員)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