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立過程中,受到成長經驗的影響,讓青少年在面對人際關係與愛情時,經常會在關係中跌跌撞撞。有鑑於此,本會中區工作站於106年7月1日下午,辦理「人際互動與兩性關係—談愛情寶貝的神奇攻略,與人我界線之自我保護」的活動,邀請王智誼諮商心理師,一起與青少年們談談人際互動與兩性關係,本次共吸引14位自立少年參與。
▲講師帶領大家討論較受歡迎的追求方式,追求失敗的自我調適
首先,講師由青少年最喜歡的偶像劇談起,其中包括偶像劇裡有難忘的邂逅、浪漫的排場、虐心的情節等,但這些吸引人的劇情,在現實世界中幾乎不可能發生。另外,為求戲劇張力與精簡劇情,偶像劇也未提及面對吵架及分手的處理方式,但這卻是青少年最應該學習的部分。因此,講師也提醒在場學員們,不要將浪漫劇情投射到現實世界中,或錯植在伴侶之間的相處模式上。在實際的人際互動中,友情、愛情、人際關係等都應有著「模糊地帶」,至於清楚的「人我界線」,在面對家人、摯友、好友、泛泛之交時,則應有不同的互動及表現。如此,可避免他人的誤會,也減少自己的麻煩。
▲藉由愛情卡進行「價值拍賣」的活動
為使少年更能理解關係中的價值,在課程中,講師特地進行「價值拍賣」的活動,藉著65張的愛情卡,呈現特質、態度、現實條件、能力等各類別的考量條件,讓少年在遊戲中爭取最喜歡的三張牌卡(代表著最期待伴侶擁有的條件)以認清自己在愛情關係裡,最重視哪部份的需求。在活動進行過程中,社工意外觀察發現到,其中「能接觸自己的情緒」牌卡,最受到青少年歡迎,但相關「學歷高」、「有才華」則沒有人選擇。
藉由「價值拍賣」的體驗過程,講師與少年們討論「喜歡」與「不喜歡」的牌卡,並適時將條件「具體化」,如少年爭取「不要太胖」這張牌卡時,講師會澄清並具體化「幾公斤算太胖?」,藉以引導思考牌卡背後的價值與意涵。在活動中,自己期待伴侶所應具備的三個條件的設目標設定,有效地促使少年「認真」思考選擇伴侶應考量的面向,如:特質、態度、現實條件、興趣、嗜好...等等。
▲在「價值拍賣」的活動中,少年爭取自己最期待伴侶擁有的特質
在關係的經營中,每個人都害怕遇到「危險情人」,但這樣的狀況卻層出不窮。因此,講師藉由「危險情人」新聞事件的發生與回顧,引導少年開始思考,若計畫進入並開始經營伴侶關係,首要需仔細觀察對方是否是危險情人,避免自身陷入危險的關係中。至於如何觀察,講師以自身輔導家暴行為人的經驗提醒少年,該類人較具有情緒控制能力欠佳的特質。並可以用一個簡單的評估指標判斷,如當雙方發生爭執吵架時,記得觀察對方是否故意摔壞重要或貴重物品,如3C產品、電器等;若有發生,則建議少年需重新審慎評估對方人格及情緒控管能力等,與關係是否應繼續下去的可能性。
接著,如果關係不適合繼續下去,也不要輕率與著急。對此,講師與少年討論適切的分手方式,提分手時第一要點,務要確保自己處在安全空間及時間。另外,近年因網路通訊軟體的發達,有些人會透過網路直接分手、或在網路上留言攻擊對方、指責他人、散佈圖片或影片等,以報復作為分開的策略。但這樣的行為,只會增加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衝突,故講師特別提醒,以上這些行為都不適切,甚至有觸法的可能。最後,講師建議在分手前,就慢慢疏離對方、減少互動的頻率,避免激烈的分手方式,別讓對方有傷害自己的藉口與可能性。
「我們真的不適合,我也努力過,但真的覺得彼此不適合」講師示範說到
▲藉由社會事件引導少年思考適切的分手方式
此次的課程,藉由偶像劇、價值拍賣遊戲與社會新聞事件的結合,增進兩性交往的知能,期望降低恐怖情人、情傷的發生率,也深刻讓少年瞭解人際互動與兩性關係中,自己多一分謹慎及保護,就多一分安全及保障,才能在關係中走的穩定,走得長久。(CCSA中區工作站/劉秋蘭 社工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