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在自立過程中,受到成長經驗的影響,對愛情與婚姻容易產生莫名的憧憬,但因缺乏合適的教導與陪伴,經常在關係中跌跌撞撞;有鑑於此,本會中區工作站於106年8月5日辦理「愛的追尋—婚姻、家庭與我」活動,邀請蕭曼麗老師一起與青少年談談婚姻與家庭,共吸引12位自立少年參與。
▲講師帶領利用毛根創作,後做為禮物送給朋友
活動開始,講師帶領青少年利用「毛根」創作,少年們發揮創造力及想像力做出棒棒糖、手環等,並當做禮物送給一起來參與活動的夥伴。接著進入今天的主題──人生最重要的事:有意義的愛的連結。與人有「愛的連結」看似很抽象,但卻有其重要性,如:能增強免疫能力、增加求生意志等,因此,今天的課程就是教導少年在關係中與人有正向的「愛的連結」。
▲少年們思考自己原生家庭的關係,並實地站在所屬的位置
原生家庭在不知不覺中影響我們如何生活、表達愛、感受愛,也影響我們如何去處理衝突、解決衝突。老師提到原生家庭的「關係」有四個面向:放縱、掌控、親密、疏離。老師實際在地上用兩條長帶子區隔出此四個面向,讓少年們思考自己與原生家庭的關係,並實地站在所屬的位置,引導反思關係帶來的影響,且若希望關係有所改變,期待改變到哪個位置。
▲少年用肢體表現出五種因應衝突的模式
老師也介紹「愛的語言」及「因應衝突的模式」。愛的語言包含:精心時刻(高品質的相處時間)、愛的禮物、服務行動(在對方需要幫忙時主動提供協助)、愛的接觸(藉著對方可以接受的身體接觸表達愛與鼓勵)、肯定語言(用口語表達肯定與鼓勵)。因應衝突的五種方式:攻擊(指責型)、屈就(討好型)、冷戰(電腦型)、逃避轉移話題(小丑型)、化解以尋求雙贏(真誠型)。
▲課程結束前老師與少年們彼此的回饋
參加「愛的追尋—婚姻、家庭與我」活動,少年回饋表示:「透過用肢體表現出指責、討好、小丑的樣子,一來加深概念,二來感受到自己被指責或想去討好別人時的想法。」、「引導我思考用合適的方式來面對衝突」。期待此活動能幫助少年學習正向互動與有效的溝通方式,透過思考自己與重要他人的差異,幫助大家學習用別人喜歡的方式對待他人並處理衝突。(CCSA中區工作站/劉秋蘭 社工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