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探索,他的工作與未來 CCSA中區「促進青少年自立~就業輔導研習(二)」

本會(CCSA)今年度與花旗基金會合作,推展「促進青少年自立~就業輔導研習」系列課程,一系列三個梯次的課程。

本會(CCSA)今年度與花旗基金會合作,推展「促進青少年自立~就業輔導研習」系列課程,一系列三個梯次的課程。本次課程為第二梯次的中部場,於4月27日在台中市CCSA中區工作站/教育訓練中心舉辦。
本次邀請到勞動部中彰投分署 詹琼如督導,分享「就業諮詢與職涯性向工具認識」,同時,邀請員林就業服務中心 李慧筠督導,「分享產業發展與職缺現況」。當天共有17個單位,共22個來自台中、彰化與南投的社工、心理師、生輔員與學校老師一同參與。

 


▲ CCSA洪錦芳秘書長致詞,歡迎學員們蒞臨本次研習

▲ 詹督導與學員分享職業興趣分析

 

專題一:就業諮詢與職涯性向工具認識-詹琼如/勞動部中彰投分署督導
首先,詹督導就中彰投勞動力發展署分署(以下簡稱中彰投分署)的就業資源做詳盡的介紹,其中包括「職場學習及再適應計畫」、「職業訓練生活津貼」、「臨時工作津貼」、「求職交通補助金」、「青年跨域就業促進補助」等,降低職者在訓練、生活、交通和跨域求職上的阻礙,可有效幫助青少年在就業過程中獲得經濟支持。

 

▲ 有趣的小互動,講師要求學員閉眼畫學習單

 

接著,詹督導開始分享「就業諮詢與職涯性向」工具。由於學員經常有協助輔導青少年就業的機會,包括推薦適合工作,並且轉介資源機會等,故在一開始,詹督導就讓大家思考就業諮詢與聊天的分別,藉此深入討論正確幫助求職者找工作的方式,如諮詢是以問題解決為目標,有主題性,且需具備諮詢技巧等。老師介紹學員認識Parsons的職業輔導方程式,其中包括自我探索、職業世界探索以及兩者的對應及規劃。

 


▲「我喜歡做的事」測驗,呈現興趣與方向

 

詹督導鼓勵學員輔導青少年,開始學習使用就業服務通的網站,並針對青少年從「我喜歡做的事情」測驗當中,協助他們尋找合適的六大職業(I研究性、A藝術型、S社會型、E企業型、C事務型、R實際型)。透過以上工具運用,包括牌卡、測驗與諮商等,幫助個案結合自己的能力與興趣,尋找現階段對他們是優質且能長久的工作。

專題二:分享產業發展與職缺現況-李慧筠督導
一開始,李督導分享中部地區產業特色、產業需求職類及薪資、台灣五大亮點產業現況(物聯網、綠能產業、生技醫療、智慧機械與國防產業)等,並與學員分析目前的地區產業需求,如台中微精密機械重鎮,且住宿服務業林立;彰化以農工業為主,具有各自的產業聚落;南投除農工業外,亦興起文創帶動觀光旅宿的經營模式等。但李督導也說,當台灣由1980年代的代工經營模式,到1990年的自創品牌模式,到2000年以後的世界物聯模式,全球化的趨勢已經成型,而產業分界卻逐漸模糊,台灣要找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李督導分享產業趨勢與地方特色

 

有趣的是,除專業技術與能力外,其實企業主有五種欣賞人才特質。其一,高受挫力優於高學歷;其二,聽得懂「人話」;其三,增加職場人際能力;其四,了解自己的價值;其五,重視誠信與名聲。另外,企業主也希望員工具備表達能力、應變能力以及組織能力,若少年能盡速培養,則有利於未來就業。

青少年的年輕、幹勁,加上無價的創意,將會是職場上最大本錢。然而,李督導也提醒,別讓少年過度堅持自我,或創意跳脫團隊氛圍,會造成少年格格不入且不受認同的結果。總之,在職場上要活得久,死得慢,需要跨領域地結合不同專業的精華,時時刻刻充實並裝備自己,以面對這瞬息萬變的社會。

 

▲ CCSA洪秘書長分享聽完後感想,並讚許講師和學員的努力

 

最後,李督導介紹了推介就業,透過了解青少年對職業的期待和就業性向,協助他們認識職業和自己,也瞭解求助資源。「心小了,小事就大了;心大了,大事就小了」李督導說,藉以勉勵學員,堅持在助人服務的道路上邁進。
本次課程,就在精彩的分享後進入尾聲。學員們紛紛表示,課程可以幫助擴大青少年的眼界,找到什麼是想要的工作,對於課程內容感到滿意。最後,未來第三階段的輔導研習課程,將會安排職場參訪的活動,屆時也邀請您一同與會參加。

◎學員回饋摘要:
1. 課程幫助我務實看待青少年求職的困境,增加協助青少年找工作之動力。
2. 課程幫助我對於生涯議題個案,可藉測驗或牌卡工具來增進個案自我了解。
3. 課程幫助我未來對於資源連結,協助更多的弱勢青少年工作求職。
4. 課程幫助我可以運用輔導15歲及其他開始探索個人職涯的孩子身上。
5. 課程幫助我聚焦甚麼是孩子想要的,擴大孩子的眼界,未來選擇不會是2選1。

◎學員滿意度回饋…,請參閱附錄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