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CCSA桃竹區專業工坊─ 「情感反映」的助人技巧&自立輔導運用

情感反映是探索階段最重要的工作,猶如房子的地基,是助人者最需要下功夫的地方。

充實專業知能、提升助人能力的桃竹區「 專業成長工作坊 」,五月三日於內政部北區兒童之家繼續舉辦第四場 !當天仍由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的王燦槐教授為桃園、新竹縣市九所兒少安置機構的二十五位同仁進行專業訓練。本次授課重點為「情感反映」。 王老師一開始即強調 :「情感反映是探索階段最重要的工作,猶如房子的地基,是助人者最需要下功夫的地方。」為提升學習果效 ,王老師請學員輪流唸一段講義內容,再分享感受或想法 ,遇到不懂之處可以提問,幾位學員以自己在機構遇到的個案為例來回應。


強調情感反映的重要性
何謂情感反映?就是重述個案所言,著重於個案的感受,此感受對方可能已提及,或是助人者需從個案的非口語行為中推論而得。為何情感反映極重要?王老師表示:「情緒是經驗中最重要的部分,但常被忽略,因為在 成長歷程中 , 負面情緒較不易被接納,當 負面情緒 浮上檯面時,我們常選擇壓抑。外在行為之所以會失控,乃肇因於內在情緒已先脫序,長期的壓抑只會讓負面情緒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大,最後終於難以掌控。」為何許多受害人最後轉變為加害者?因為憤怒沒有解決。憤怒來自於傷害,受害人遭遇創傷時會經歷害怕焦慮 、憂鬱自責 與憤怒 三個階段,若一直停留在憤怒階段沒有處理,就可能會轉變為加害者,這就是為何要治療受害者的原因。

協助處理負面情緒
王老師提醒:「助人者需提供安全的環境, 如此個案被壓抑的情緒才會浮出。」老師給大家一個觀念 :「 若個案來到安置機構,負面情緒不斷湧出,不見得是助人者處遇有誤,而是個案感覺安全了,所以才敢表露真實的情緒 , 這時正是輔導的契機,助人者此刻要 接納個案,並透過情感反映來示範情緒的表達 ,陪伴個案 覺察自己的感受並 陳述出來,就有機會找到問題及 解決辦法 。 認識與表達情緒 極其重要 ,我們若能幫助個案學會如何處理負面情緒,會使他們一輩子受用不盡。」


情感反映的技巧演練
因情感反映的難度較高,所以課堂上使用較多演練幫助大家熟悉。第一階段是每人 選擇三種「 感覺詞彙 」來描述此時此刻的感受 。 第二階段則是輪流扮演個案,談論有關理財規劃的話題,助人者聽完個案一段話之後以「你覺得… 」或「你覺得…,因為…」 的語句作為情感反映,個案再回饋哪一位助人者最有幫助及其原因。王老師請各組代表分享演練中遇到的困難與心得。困難部分,扮演助人者的學員分享:「 感覺詞彙少,無法很快的給個案回饋;平常較少談感覺,演練時會覺得焦慮;個案常不說話只使用表情回應,只能猜測他的感覺;出現本能的反應時,容易習慣性的直接給建議」。扮演個案的學員則提到了情感反映的優點:「可以透過第三者,釐清了解自己的狀況;即便助人者未完全切中我的感覺,他的反映仍可以幫助我澄清與辨識真正的感受。」

王老師回應 :「 反映慢無妨,重點是 讓個案感受到助人者努力地想要了解他。詞彙不夠可使用〝情緒字詞檢核表〞在平日多加練習,使用過的句子就畫線做記號, 也可教導機構內的孩子使用情緒語彙造句,並透過示範,幫助他們增強描述表達情緒與感覺的能力。」


與助人者共勉
王老師形容「情感反映」猶如一把利刃, 鼓勵學員善用此技巧來了解及幫助個案宣洩負面情緒,進而增加自我控制力。王老師再次強調輔導的觀念:「 我們不需要幫個案解決問題,助人者應教導方法,讓個案自己成為解決問題的專家。」
透過王老師對「 情感反映 」的解說與詮釋,再次幫助學員了解情緒的重要,並提升對此議題的重視 , 了解如何 深入探索問題根源 。 而在 技巧演練時大家也發現自己需要在平日不斷地練習,才能純熟應用於輔導,真正幫助到個案。(CCSA 桃園工作站社工專員/廖慧芬)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