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CCSA 桃竹區專業工坊── 「重述」助人技巧&自立輔導運用

王老師認為安置機構第一線工作人員的專業訓練極為重要,若助人技巧不足,容易使自己和個案受傷

本會協助桃園縣安置機構同仁充實專業知能 、提升助人能力的 「 專業成長工作坊 」 4月12日接力舉辦 第二場,續聘 資深機構督導、中央大學王燦槐教授擔任講師,在內政部北區兒童之家進行,當天來自 桃園 、 新竹縣市 共有 9 所 、30 位同仁參與!王老師認為安置機構第一線工作人員的專業訓練極為重要,因生活輔導員、保育人員 24小時與個案相處 ,若助人技巧不足,容易使自己和個案受傷,所以人技巧課程,讓參與學員分享助人技巧 。王老師鼓勵學員隨時提問,透過互動討論,更深化學習與解惑。


何謂重述與摘要

首先,王老師 複習上一次的課程內容,強調助人歷程三階段 ─ 探索、洞察、行動 。接著,以助人技巧 ─ 探索 、洞察與 行動的催化( 學富出版社,2000年 )這本書作為課程主要內容,說明專注傾聽後,首要執行的口語技巧就是「重述」。
重述意即覆述個案所說的內容或意義,使用的字較少且具體明 白,重點在於談話的意義或內容,而不在感覺或內在經驗。「 摘要 」通常是在晤談結束時使用,包括 將數個想法 整理在一起,或 從個案所說的 內容篩檢出 重要且普遍性的主題,以便澄清或聚焦於散亂的想法上,讓新想法清晰呈現。王老師提到每次開始上課時, 她都會 摘要前次的課程 重點作為本次 上課之引言 , 所以 老師 建議大家每次與個案會談開始與結束時,都可使用摘要技巧,作為開頭與結尾。

為何要使用重述
重述可以幫助個案深入探索、澄清,並鼓勵個案宣洩情感,重 述的技巧可以讓個案感受到支持 , 有助關係的建立 。 王老師強調重述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夫,專業 與 非專業的談話其區別在於 - 非專業者聽完他 人話語後,會加油添醋或直接下指導棋(分析問題、給予對方建議 ),專業助人者 在回應個案時,以重述作為開始,像回聲板, 不對個案做任 何評價。 當個案從另一個人口中聽到自己所講的情況,可幫助個案客觀地認識與檢視自我。

如何使用重述技巧

重述技巧即”要”與”不要”的提示。

要:應短而具體 、不急不緩 、抓住個案所說要義 、使用個案的 語氣、變換重述的形式、重點放在個案的想法上、請個案再說一次比假裝懂要好。不要:不該假定瞭解個案所經驗的、不要重複個案所說的每句話、不應著重於問題解決或揭露助人者自己的問題 、重點在幫助個案做深層探討 ,助人者事先並不準備好要談的主題。王老師提到專業助人者不會被個案帶著走,無論他談到什麼、 談到誰,都可透過重述,讓焦點回到個案身上,幫助個案繼續探索自己的想法或感覺。


小組演練技巧
王老師 要學員 分成 三人一組 , 以 ”就業問題 ”為例 , 輪流 扮演 個案、 助人者、觀察者 的角色,使每人都有機會練習重述的技巧。來自 不同機構的小組成員都很投入地按指示演練。

各組學員分享演練心得後 ,老師回應:「不管個案講什麼,就是不斷的重述,因為透過重述,可以 傳達出對個案的支持與了解 , 這是建立關係的 第一步。」、 而「 個案只講一句 ,不要馬上接著重述,可以先看著個案 , 讓個案慢慢講 。重述完就用一個開放性問句,引導個案繼續說下去。當個案沉默,助人者不需覺得尷尬,是個案要感到尷尬,這樣個案才會感到壓力而繼續講下去。」王老師強調「 重述 」不能跳過,如果 做的不足,對個案的瞭解只是片面,那麼關係就會不夠 , 影響 後面的探索 。 重述也是 與個案接觸的第一步 , 可以 讓我們 免於 過度評價個案。王老師也剖析 : 「 輔導是深入根源,從裡面改變個案。機構主 事者也要有這樣的理念才行 , 因為輔導的方式 很慢才看得到成效 , 已經受傷的個案無法用管理的方式讓他改變,使用輔導的技巧是就一種管理 ,是安置機構助人者必備的武器和秘訣,能幫助個案從裡面改變。」


最後王老師 殷殷叮囑:「 要將管理的模式轉換成輔導的模式, 讓重述成為習慣 , 重述個案所說的重點之後 , 再問一個開放式問句,引導個案進入更深的探索,助人者不直接給個案答案或建議 ,而以重述 、 認同 、開放式問句的技巧混合使用,使重述做得自然、沒有痕跡,讓個案感到被支持,覺得助人者是與他同行的人。」「 專注、傾聽、重述 」的 助人技巧, 看來是 小兵,卻可 立下大功,幫助我們與個案建立關係及 催化個案探索 。 此次課程透過 王老師的講解與實際演練,參與的學員不僅了解重述技巧的重要,也釐清了實務上的困惑,更激勵了學員將助人技巧落實於個案的輔導當中,由衷感謝王燦槐教授的教導。(CCSA桃園工作站社工專員/ 廖慧芬)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