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球,今年 17 歲。
在他四歲那年起,就展開了在安置機構的生活,到了 17 歲,他開始走向自立,學著一點一滴建立屬於自己的生活節奏。剛開始服務時,球球的生活還處在不穩定的狀態。他曾住在學校球隊宿舍,也短暫待過工作提供的宿舍,但因工作態度不佳被辭退後,只能暫時住在背包客棧。那段時間,他經常為「接下來能住哪裡」而煩惱。後來,在社工的協助下,球球申請入住自立住宅,從今年四月起終於有了穩定住所,也因此慢慢安定下來。
球球在今年因曠課過多被學校退學,雖然目前沒有繼續就學,但他選擇把重心放在工作上。今年六月起,球球進入全家便利商店擔任工讀生,一轉眼已穩定工作超過三個月,這樣的穩定,對過去常常更換工作的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其實,球球一路上也嘗試過不少打工,過去常因工作環境不合、通勤太遠或個人態度問題而離職,但如今他開始懂得調整自己,學會面對職場的要求,也願意多努力一些。九月時,球球甚至主動嘗試到另一家全家兼職,雖然只工作兩個小時就被辭退,但那份「主動尋找機會」的勇氣,讓社工深深感受到他的改變與成長。
在經濟方面,球球希望能透過增加排班來提升收入,也開始思考如何分配支出;所幸透過「全聯佩樺圓夢社會福利基金會—愛心育苗計畫」的挹注,讓球球得以購買如生活糧食、衛生用品等物資。這份支持不僅減輕了他日常開銷的壓力,也讓他能把更多收入留作生活費。對球球而言,這筆資源不只是物質上的幫助,更是一份讓他「能撐下去」的底氣。隨著收入逐漸穩定,球球開始有更多娛樂支出。社工也持續陪伴他練習記帳、學習理財,幫助他更清楚掌握金錢流向,建立良好的財務習慣。雖然這部分還需要時間練習,但他願意嘗試,這就是改變的起點。
在人際互動上,球球也讓人印象深刻。他參加活動時會主動與他人搭話,也樂於與同儕交流。有一次,他從同樣住在自立住宅的少年那裡得知便利商店可以領取報廢食品,便開始嘗試這樣做,藉此節省餐費開銷。雖然生活中仍有挑戰,但球球一步步往前走著。他不再只是那個被生活推著走的少年,而是開始成為能替自己做選擇、規劃未來的人。球球曾笑著對我說,他想當一名棒球教練,還主動ChatGPT討論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從這樣的小細節裡,能感受到他對夢想的熱情,也看見他正一步步為夢想努力。
從漂泊到安定、從被動到主動,球球的成長歷程雖然跌跌撞撞,卻真實而動人。
感謝「全聯佩樺圓夢社會福利基金會—愛心育苗計畫」在他自立生活中的一份力量,讓球球能在經濟上獲得穩定,也在心裡種下「可以靠自己」的信念。如今的他,仍在學習,但已逐漸學會如何面對生活。(總會工作站/社工 呂予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