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雞肉可以怎麼煮?我只會用可樂,可樂不能買,那等等我將可樂拿回去。」、「雞蛋我要去外面雜貨店買比較便宜。」,「蒜頭剝好的,還是整顆的比較好?」 ,「衛生棉跟棉條不一樣,我想一下要買哪一個較划算。」 阿魚絮絮刮刮主動討論著,一次陪同全聯採購,看著阿魚拿手機計算買了多少金額,讓我感受到阿魚離家後的成長—覺察金錢是生活必需品,需要規畫後再使用,開始學會比價、料理方式的選擇、採買金額的分配等等。且在第二次的陪同採購結束後,阿魚脫口而出「感謝全聯的即時提供採購,讓我可以買食材多撐幾天,也不用擔心沒有衛生棉可以用,真讚!」。
阿魚,家裡是低收入戶,阿魚是爸爸第三段婚姻的孩子,後續還有四個弟妹,最小的還不滿2歲。爸爸的工作是大夜班的清潔工作,媽媽的工作僅能領取最低薪資,家中支出與收入長期都在寅吃卯糧的狀態下,勉強支持著。由於家中小孩多,雖有二哥(輕度身心障礙)在爸媽工作時幫忙照顧小孩,但阿魚屬於較年長的孩子,通常都會在下課後被要求協助看顧弟妹或處理家務,家中空間有限,經常性的雜物堆積導致髒亂已成常態,無法有個人私密空間,加上永遠處理不完的弟妹照顧事情,讓青春期的阿魚倍覺壓力大,心中累積被忽視的不滿。在一次與爸媽不停地碎念中,阿魚負面情緒大爆發後離家,跟友人分租一間便宜雅房,離家走路不到十分鐘,但可以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
爸媽期待阿魚返家,因而拒絕提供經濟資助,但是阿魚仍不願意回家;爸媽擔心阿魚狀況,常常到阿魚居處附近或電話連絡了解阿魚離家在外的生活狀況。社工接到阿魚告知三餐沒錢吃飯的訊息留言,因此提供了「全聯佩樺圓夢社會福利基金會—愛心育苗計畫」的資源,讓小魚有些許食材及日用品渡日,減少阿魚金錢壓力,同時也透過採買讓他學習規劃金錢使用,培養自立生活能力。
第一次採購阿魚的採購是隨便拿所有需要的物品,在社工提醒超過採購金額後,與阿魚一項一項討論汰換成目前非常需要的物品,兩人在全聯確認採購物品後才到櫃台結帳。一方面讓阿魚學會採購需要的,而非想要的; 一方面也讓阿魚感受爸媽工作薪資負擔家中開銷需節省的心情。
第二次採購陪同時,看到阿魚拿著手機計算機及採購清單(劃線刪除表示下次買),認真挑選需要的生活物品。
在後續的服務中,逐漸聽到阿魚開始跟爸媽聯絡,也會分享能感受到爸媽的關心,知曉父母有去抽社會住宅期待阿魚能回家,阿魚表達「社會住宅若有如期抽到,到時會回家跟家人一起住的意願」,理解阿魚心中非常在乎家人,也希望可以一起生活,但現實環境,父母無法提供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小空間可以喘口氣,因此選擇暫時離開的想法。另一方面,社工引導阿魚的爸媽看到阿魚面對學校生活、經濟壓力及假日打工,很努力適應中,協助爸媽理解阿魚的心理感受與實際生活需求,並在每次跟阿魚的互動中,持續同理阿魚感受及陪伴成長,相信阿魚很快會回家團聚。(CCSA南區工作站/陳雅文 社工)

▲和阿魚一起到全聯採買生鮮

▲和阿魚一起到全聯採買衛生用品及控制採購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