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故事

「我慢慢長大,這裡陪我練習」|桃區_小凱的故事

與家人關係疏離的他,長年在忽略中長大,對於「家」這件事,他從來沒有太多歸屬感。

15歲的小傑,帶著一個後背包、一筆畢業獎學金和一顆想要改變生活的心,搬進了自立宿舍,與家人關係疏離的他,長年在忽略中長大,對於「家」這件事,他從來沒有太多歸屬感。在宿舍的第一天,他問社工:「我什麼時候才能真的靠自己生活?」那是一種深層對穩定生活的渴望。

剛開始的日子並不容易,小傑連瓦斯爐都不太會使用,經生輔員的教學,他慢慢學會做菜、記帳、清潔,也嘗試用紙袋分裝每月的生活費,練習財務自控,他也慢慢適應學校生活與同儕互動,在宿舍中展現幽默與責任感,甚至主動協助活動的打掃與準備,逐漸建立起與人連結的信心。

16歲的他搬離宿舍,自己租房生活,在社工的陪伴下,他學會用591找房、與房東對談、檢查電器是否完好、計算租金開支,搬出去後,他更加珍惜所擁有的資源,也更清楚什麼是生活的責任,他穩定就學、交了女友、學著照顧自己與他人,每個月他繳房租、寫現金流表,從過去的「每月超支」變成「控制在1萬5內」,這些紀律與規劃,讓他更接近他口中的「成熟」。

在自立的旅程中,小凱不只學會生活,更在這段過程中交到了一群可以依靠的朋友,從一開始的慢熟寡言,到如今在成果分享會中主動擔任導覽員,落落大方地介紹每一項成果與歷程,他用行動展現蛻變。那天,他雖然剛補考完,還是毫不遲疑回到工作站,完成自己的導覽任務,並在回饋單中收穫了網絡夥伴的滿滿讚賞。

他曾說:「以前不太知道怎麼交朋友,現在覺得這裡就是我能安心當自己的地方。」住宿期間建立的友情,沒有因為畢業或搬遷而消散,大家仍會在彼此生日、節日、或只是單純想見面時聚在一起,只要有空,小凱從不缺席,他說:「能回來看看大家,就像回家一樣。」


▲小凱在成果分享會中擔任導覽員

如今的他越來越開朗、越來越能表達自己,也更願意分享生活裡的喜怒哀樂,從當初那個怯生生、不善言辭的少年,到現在願意上台分享、也能在群體中主動照顧別人,小凱的成長,不只是對「獨立」的實踐,更是對「被愛與愛人能力」的逐步恢復。而這份力量,也將陪著他,繼續走向未來。(CCSA桃園工作站/周湘庭社工督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