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故事

逆境中綻放:魚兒勇敢的游向未來

魚兒這個家並未能給她帶來真正的安全感—童年時期的家庭創傷,讓她的內心充滿矛盾與不安。

魚兒的成長歷程並不平坦,家庭關係複雜而動盪。這個家並未能給她帶來真正的安全感—童年時期的家庭創傷,讓她的內心充滿矛盾與不安。

原本一直與父親同住的魚兒,某一年母親的決定使她的人生軌跡發生劇烈轉折。當時,母親選擇將她接回身邊,希望能重新給予她一個家。然而,母女長年未同住,生活習慣的差異、相處模式的落差,使得兩人間的摩擦日益加劇,爭執頻繁升溫。最終,不得不接受緊急安置,開始獨自面對生活的挑戰。

即便經歷了這些傷痛,魚兒仍努力維繫與母親的情感聯繫,因為「家」對她而言,始終是一種渴望的存在。魚兒與母親關係矛盾,時常遭母親許多言語上的威脅等,但因為害怕自己變成「沒有家的人」,且認為自己與家人是有血緣關係,密不可分,仍希望與母親保持聯繫。

當她步入自立生活的初期,母親僅短暫協助魚兒支付了一學期的學費,隨後便完全停止經濟支援。她將原有存款,支付學雜費而幾乎用罄,為了減輕經濟壓力,魚兒開始兼職安親班工作,展現了良好的適應力與工作能力。儘管經濟壓力沉重,她仍試圖規劃財務,並計畫在畢業前取得相關證照,以確保未來的就業機會。

成長環境艱辛,魚兒仍積極投入學習,現為幼兒保育系學生。她選擇此科系並非偶然,而是出於對幼教的熱愛與未來規劃。她不僅學業成績穩定,還參與多項課外活動,如吉他社、幼兒志工等,努力培養未來職場所需的能力。此外,她對繪畫的熱愛一直未曾減退,並希望能將這項專長與幼教結合,未來創作幼兒教材或繪本,發展出適合自己的職涯方向。

即使魚兒成長之路,從家庭創傷、心理挑戰到學業與職涯規劃,每一步都充滿艱辛與掙扎。但她不斷努力適應環境,學會在人際關係中調整自我,並積極尋求資源來支持自己的未來。探索如何平衡生活、經濟與心理健康,她已經展現了高度的韌性與自立精神。隨著時間推進,她正一步步朝向更穩定、更獨立的未來邁進,期待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發光發熱,並用自身的經歷回饋社會,幫助更多孩子。(北區工作站/涂芯瑜 社工專員)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