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剛開始常跑給社工追,但她每次都笑咪咪的說:『我們一起加油!』我就慢慢被感化了。」嘎嘎國高中時期涉入毒品、詐欺、傷害案件,回歸正途的關鍵來自師長社工的陪伴和鼓勵。
營造千金 失去歸屬
嘎嘎生長在三代同堂大家庭,爸爸是營造公司老闆,經濟條件不虞匱乏。小一時爸媽離婚,從此再無媽媽音訊。幾年後爸爸再婚,繼母帶來一個繼妹,她漸漸感受到不平等待遇:「媽媽只會帶妹妹出門逛街,買新衣服回來時,只有她的沒有我的。」不平衡情緒在小學尾聲爆發,她常與繼母起口角,連一向疼她的爸爸也被惹毛。
國中後頻繁逃家逃學,結識一群街頭少年,大家都靠「做偏的」謀生存,想到從小疼愛自己的阿公阿嬤,她說什麼也不願意打詐騙電話,卻接受毒品鍊生意。第一次吸毒是國二,她發現:「K他命就像抽菸,安非他命會讓我疑神疑鬼,最後我比較喜歡的是咖啡包。」從此只要心情不好或感冒發燒,都會跟乾哥要毒咖啡來喝。
案件纏身 非行少女
國二中輟後,嘎嘎頻繁接到法院傳票,常常是因驗尿呈毒品陽性,有時是幫詐騙集團收藏提款卡被查緝,一次撂人打架被告傷害,還有一次販毒當場被抓獲。14-19歲,她頻繁進出少觀所和感化院,第一次被關時認識了CCSA秀蘭社工,當時她滿心不屑,從不給好臉色:「我覺得社工都只是為了領薪水才關心我!以前有社工來我家拜訪,爸爸都會把他們罵走,因為沒有一個社工能讓我不逃家逃學,爸爸說他們『沒路用』。」奇怪的是,每回見到秀蘭社工,她總是笑咪咪的說:「我們一起加油!」當嘎嘎二度觸法進感化院,社工寫信、送書鼓勵她,探視時再次笑咪咪的說:「我們一起加油!」嘎嘎開始覺得,這個社工不一樣。
從一感到二感,全家人總不厭其煩來探視,嘎嘎生日時也不忘祝賀。每當聊到出遊、露營、聚餐等話題,她深深懷念從前的生活,也開始體會家人愛的守候。她發現爸爸也很欣賞秀蘭社工,雖不知他們談了什麼,但:「她沒有被我爸趕走耶!」
被愛環繞 回饋社會
二感期間,她被師長選為「服務員」(類似班長),不料卻因此遭到同儕忌妒敵視,動輒回以不配合態度或酸言嗆語。嘎嘎把所有的憤怒委屈吞忍下來:「老師們都站在我這邊,他們非常肯定我的表現;爸爸他們都很擔心我,不然不會一直來看我。我不想再讓這些守候我的人失望了!」憑著堅強意志力,她在院內完成高中學業並考取大學空間設計系。由於太久沒有接觸校園生活,她一度擔心是否會再次遭遇霸凌,不料除了穿著和談吐曾被戲稱「+9妹」,多數時候同學們都非常幫助她,讓她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同儕愛。
現在的嘎嘎除了忙於大學生活,也學會遇事冷靜,為免犯錯而避開衝突。她認為過去那段瘋狂歲月是有意義的,因為:「沒有那段歷程就不會有現在的我。」成為手搖店長的她,時常一人顧店兼外送,每當經過CCSA工作站,她總會跟社工打聲招呼,平時也藉職務之便捐飲料給弱勢團體,遇到街友時慷慨解囊,因為想感謝的人太多了,願自己能永保善良的心回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