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第一次到感化學校見到小凱,開朗活潑的性格,健談不怕生,一開口就像小大人一樣講不停,各種誇讚自己,訴說在裡面的生活趣事,而我看著小凱雖然侃侃而談,但感覺到似乎隱藏著他脆弱的一面,不禁好奇他過去是什麼樣的經歷來到這裡,家人和他相處又是什麼樣子。
和小凱媽媽認識後,發現媽媽是個親切、溫暖且熱心的家長,對於孩子的關心無微不至,因為只有小凱一個孩子,更是加倍用心,雖然進到感化學校是每個家長都不樂見的,被孩子傷透了心,媽媽總說「孩子真的很不會想,如果他能再懂事一點該有多好?」,卻未曾想過放棄孩子,這過程的煎熬與辛酸,夜深人靜時想起仍不免會掉下眼淚。
這一年多的時間,小凱從原本對自己有些沒自信、對於學校事務不感興趣,直到加入籃球隊後出現了轉變,開始有了新的目標,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和隊友們一起在場上奮鬥,在每次見面時小凱總是用充滿閃亮的眼神告訴我最近的練球狀態,自己的籃球技巧又更進步了,跑步覺得喘的頻率降低了,投球的準度提高了等,開心且興奮的分享著。在一次的籃球友誼賽,小凱邀請我和媽媽一起參與,看著小凱牽著媽媽一起出場時的笑容,在場上和對手拚搏時媽媽賣力的加油聲,戰況激烈之際,小凱準備出手投籃,「得分!」全場歡欣鼓舞,小凱用那充滿自信且得意的神情看著我們,真的很感動也感到驕傲光榮。
雖然孩子犯錯仍願意給予重新來過的機會,看見孩子的亮點,鼓勵和給予肯定,在旁默默陪伴給予支持,孩子從體驗中獲得成就感,堅定而有自信地告訴我們「他很享受其中,感謝這個機會和舞台,他會把這份精神牢記在心,也時刻勉勵自己」,相信契機會帶來轉機,家長的耐心與不放棄也給孩子勇敢前行的力量。(CCSA中區工作站/楊婷安 社工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