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咧著嘴,似笑非笑,眼睛瞇成一條細縫。說話時兩邊手肘靠在椅背上,一派輕鬆的樣子。頂著矯治學校的招牌髮型—平頭,胸有成竹的樣子看起來很豪爽。
爸爸入監服刑的時候,阿Q只有2歲。媽媽有智能障礙,不太會照顧孩子,阿Q因此進入長達數年的安置旅程。我見到阿Q時,他因為妨害性自主的案件,進入矯治學校接受感化教育。
感化教育的孩子平常靠寫信和家人聯絡,家人也可以前往學校,在接見室隔著玻璃、使用話筒講話。學校裡禁止使用手機、電話及上網,只有在特定節日時,排隊讓所有學生打給家人,說說祝福的話。無論是周末、國定假日或是寒暑假,都無法離開學校,直到法院通知出校的那一天為止。由於人生地不熟,又24小時相處,阿Q起初在生活規範、人際互動上很不適應,甚至有自我傷害的念頭。爸爸是更生人,生活及工作都不太穩定,親子之間缺乏相處及了解,所以很少前往探視。
如何讓阿Q更適應學校生活,並鼓勵爸爸和阿Q增加親子互動、培養感情,是我們服務的目標之一。除了固定和爸爸聯繫,關心他的生活狀況、提供生活物資,我也將阿Q的近況分享給爸爸,藉此邀請爸爸前往學校探視。在我們的鼓勵之下,爸爸漸漸由社工陪同前往學校探視、參加懇親會,和阿Q能夠直接互動,表達對彼此的關心與期待。雖然父子講話都很「酸」,常常用開玩笑或諷刺的方式表達關愛,但每一次互動,都是改變的契機。
如今阿Q在學校裡將近兩年,不僅與同學相當熟悉,甚至能協助班導師、其他處室,擔任學校公差。學業上,阿Q也努力讀書,考取中餐、烘焙證照。在學習與成長下,除了擁有一技之長,臉上也多了幾分自信。
在最近一次見面時,爸爸向阿Q說:「你因為犯罪被關進來,知道那些行為是錯的,出去之後就不要在犯錯了,要好好過生活。你快要成年了,如果讓我知道你還在犯錯,我第一個抓你!」。阿Q回應道「我知道啦,你不用擔心,我這麼聰明的人怎麼會再犯錯?你顧好自己身體就好了,不要再這麼常生病」。父子之間少不了鬥嘴,常常也會真的生氣,但這是阿Q出生以來,難得的父子互動時光。未來的日子還久,就讓他們父子慢慢切磋吧! (CCSA中區工作站/陳怡潔 社工專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