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108年時透過少輔會轉介入住自立宿舍,除了邁向自立生活外,更是為了要脫離過去荒謬的生活。
進案時年僅17歲,但早在15歲時,小松就一直過著飆風般的人生,為了向爸爸證明能靠自己的力量獨自生活,毅然決然離開學校、放棄舉重選手比賽資格,存著僥倖心態、仗著未成年受保護的年紀,跟著朋友遊走在法律灰色地帶工作;也因高風險工作,帶來的金錢回饋也十分龐大,深深影響著小松的價值觀。對於用錢這件事是毫不手軟;據小松所述、16至17歲即跟著大人游走於聲色場所,對於社會大學一切事務,比你我還更加熟悉。
長期紙醉金迷的生活,使小松越發感到麻木,也曾想過脫離團體,回到一般生活,但銳減的收入,使他完全不敢想像,也沒有勇氣離開,就這樣一天過著一天,直到在朋友聚會時遭警察臨檢,而被收容進少觀所。
家庭功能無法發揮讓小松無法返家,也因著小松有心想藉此機會脫離組織/幫派,在少輔會社工協助之下,住進了自立宿舍;小松個性圓滑,適應環境十分快速,也跟其他宿生相處融洽,唯獨其對展開新生活沒信心,社工陪伴釐清小松害怕的原因,一步一步帶領他進行求職預備、儀容打理、面試準備等,終於在2個月後,獲得麥當勞工作。小松入職後認真學習服務與餐點製作,對於他而言、與過往是很不一樣的生命經驗。
雖然因為住所轉換,小松只能轉換工作,有了這一次經驗與探索,小松更加明白一技之長的重要;過往舉重選手的訓練,體力與體格都十分不錯的小松,想要嘗試看看去工地學習技術,每日領薪的制度也正好可以滿足生活所需,靠著自己的力量找到工程行,也開始了他的工地生活。
這一年來,隨著工作穩定,生活也邁向穩定,結交女友後,至台南生活,直到最後一次關懷通話後,社工再也聯繫不到他,就這樣近半年多時間,再次現身時已身無分文也無處可居、只得向社工求助;社工協助其連結好愛心雇主與安頓住所後,小松才娓娓道來這段時間因為情感受挫,導致他無法好好工作,甚至不想與過去任何人有所聯繫,唯有將社工的電話號碼保存著,一直到身無分文時,才鼓起勇氣求助。
現在的小松,回到最熟悉的工地工作,重新拿起工具,每天努力的工作、存錢,短短一個月時間,生活回到自律有序的正軌,在社工陪同下,不再逃避應履行的義務,再次回到笑起來靦腆陽光的少年。(CCSA中區工作站/張仕樺 社工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