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海·人」X「星海之旅」 北區、東區跨區四天三夜海洋教育營隊

不僅是重新開啟少年們的眼光與體驗大自然的冒險過程,更是打開少年們所有感官,用實際體驗活動連結自立生活的樣貌

113年8月13日在陽光明媚的上午,早起的少年們拾起各自的行囊,帶著期待的心情,參加由 CCSA 北區和東區工作站共同舉辦的「海·人」X「星海之旅」海洋教育活動。此次活動共有9位少年參與,地點於蘇帆海洋教育基金會,且由基金會專業教練全程帶領。

▲教練介紹基金會環境

在炎熱的夏日,來自兩區的少年齊聚於蘇帆海洋基金會。教練首先向大家介紹基金會的成立背景與初衷,並提到整個基地都是由阿德老師親手打造。這裡背山面海,沒有一台冷氣,對於習慣待在冷氣房的少年們來說,這無疑是最大的挑戰。透過教練的帶領,大家進行自我介紹,並分享各自在這次活動中的擔憂、期待及對大海的印象。過程中,有些少年自信地說自己經常在溪邊和海邊遊玩,對大海毫不畏懼;也有少年提到對海有莫名的恐懼。

▲自我介紹和經驗分享

教練向少年們詳細分解了海況,從上下浪、白浪花、捲浪到湧浪區,讓少年們清楚了解並學習如何在海中自救。隨後,講解了設備的用處及使用方法,讓少年們能夠安心挑戰今日的重要活動——「海泳」。在教練的細心引導和溫和的海陪伴下,每位少年都安全地游向海中。其中,小愷(化名)在分享階段不斷拒絕下海,整理裝備時口中也嚷嚷著決不下海,但透過社工及教練的鼓勵,最終鼓起勇氣,牽著教練的手一步一步像海中央邁進,並漂浮在海中央。雖然表示感到害怕,但仍然聽從教練的指導,在海中嘗試各種動作。另一位在陸上不太靈活的少年,進入海中後,則如同水中精靈般悠然自得。

▲教練介紹海洋特性及裝備認識

經過了下午的「海禮」,少年們雖然感到疲憊,但仍聽從教練指示,將裝備清洗乾淨、妥善放置,用心對待這些讓他們安全的器材。晚餐時,少年們主動分工合作,展現出團隊合作的默契,準備了滿滿一桌的飯菜。結束充實的一天,少年們在教練的帶領下進行分享,每個人訴說了今日的收穫與心得。不僅對活動有了更深的體悟,也觀察到了彼此的改變和成長。透過鼓勵和掌聲,大家感謝這一天的經歷,為漫長的一天劃下了完美的句點。

▲晚餐的團隊分工合作

▲海泳後的心得分享

第二天一早,在陽光的照耀下起床,社工離開房門時,少年們已經圍坐在餐桌旁愉快地用餐。享用過簡單而美味的早餐後,迎來了第二天的活動——獨木舟練習。與前一天相同,教練在下水前建立基本概念,並提醒如何避免翻船,以及翻船後的自救方式。少年小玖(化名)勇敢地上台示範。經過簡單的練習後,大家拿起裝備前往海邊。第一次舉起獨木舟時,少年們都表示很重,但將各自的獨木舟搬到目的地後,仍會主動返回協助力氣較弱的同伴,展現了團隊合作精神。

▲學員學習操作獨木舟

完成事前準備後,終於迎來下水的時刻。少年們踴躍參與,並遵照教練的指導。在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大家成功抵達海中,並展開「翻舟復位」的任務。雖然初次嘗試屢屢失敗,但少年們始終不放棄。在教練耐心的指導下,最終順利完成了任務。完成任務後,少年們愉快地在水中玩耍,有的如同海豚般靈活地在海中活動,也有人參加了刺激的平衡遊戲。上午的行程在少年們精彩的跳水表演中結束。

▲準備出航前的上船預備

▲翻船覆位練習

午餐依舊由少年們自行準備。用過午餐並稍作休息後,教練分享了過往的獨木舟環島經驗,並介紹了各種海島國家的生活方式。接著,教練教導如何觀察星星,並進行「稱人結」的練習,少年們展現出不放棄的精神,不斷練習和嘗試,學習較快的少年也主動教導其他人,最終在積極的學習氛圍中結束了這一天的活動。

▲教練耐心教導學員如何綁稱人結

活動到了第三天,凌晨4:00天色未亮,大夥兒開始著裝獨木舟裝備,教練提醒少年們今日風吹的方向、海況,準備與夥伴划著獨木舟出海迎接日出。很幸運三天的海浪平緩,讓獨木舟可以順利越過浪花至平穩的海洋中央。少年與社工們奮力地划著獨木舟,來到舒適的海洋等待日出,這時有些人紛紛下水玩耍、有些人拍著照,一度以為日出被厚重的雲層遮蔽住無法看見日出,但是漸漸地橘紅色的光透出雲層,教練大喊太陽出來了,大家一起迎接著日出。

▲獨木舟海上大合照

回程後,大家趕緊沖洗裝備、洗澡與休息,下午是最後一項戶外活動溯溪,我們來到花蓮白鮑溪。開始溯溪前,教練帶著少年們做入山儀式,對大自然抱持著尊敬,並感謝山的儀式「敬天、敬地、敬自己」,一路上平安。

溯溪的路程,少年們彼此相互扶持,其中黑貓、小宇(化名)遇到湍急的流水,會停下腳步幫忙,確認其他夥伴的安全,如果看見需要翻越大石頭的夥伴,會伸出手臂拉對方一把,讓同行的少年們感受到因為有黑貓及小宇的存在而感到放心。翻山越嶺來到溪水的深處,教練們確認溪水的深度後,開放少年們跳水。一開始,大家互相看著彼此確認誰要衝鋒擔任第一位跳水的人,首先由阿改、黑貓、小宇(化名)爬上高處跳水,其他夥伴在底下興奮喊著加油,看著跳水的阿改華麗的後空翻,撲通地墜入水面。少年們接二連三的跳水,其中小愷(化名)默默地自願往上爬,準備跳水,其他少年紛紛露出驚訝的樣子,因為第一天面對水是恐懼,透過三天的活動漸漸地克服,努力嘗試與挑戰,所有人一起為他加油打氣,跳下後大力地為他鼓掌。另外其他沒有跳水的少年,受到小愷及阿欣(化名)的感染下,願意放開自己嘗試跳水,勇敢面對。

▲進溪流前的入山儀式

▲峽谷間的撥水大戰

結束第三天豐富的水上戶外活動後,晚間所有人圍繞著火爐,開始分享、回饋這三天一起經歷的事情。少年們娓娓道來對於海洋認識、自我挑戰及未來你/妳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挑戰的事,你會怎麼做?首先,黑貓(化名)分享第三天看日出的時候很放鬆,看天空是自己生活中少數喜歡的事情,生活經驗中很少有機會看日出;其他少年經歷三天海洋活動,重新整理自己的生命經驗,像是阿欣、阿狗(化名)說道:「讓自己的生活中可以除了有平常接觸到的東西,還有其他的色彩,只要願意踏出那一步,就會有不一樣的回憶,可以看到不一樣的生命以及從來沒想過的東西;下海也一樣,需要面對海洋的恐懼,面對困難的時候需要從容應對事件困難的事情,自己雖然口齒不清,但自己勇於面對」或是阿改(化名)從活動中因為夥伴努力的精神,回頭看自己的經驗反思到:「夥伴想做的事情會想努力,而且都在為自己的生命活著,但我之前想著只是躺在床上」,最後從海洋教育營隊中,可以帶走的經驗,像是小玖、達達(化名)說:「永不放棄的精神及行動力」、「溯溪瀑布拉繩子讓自己學習到要保持重心,保持重心的同時需要不斷嘗試,在生活中也發現自己也可以不斷的嘗試,快放棄時也可以有人提醒」。

▲學員跳水前的準備

▲感性分享後的烤棉花糖時間

四天三夜的海洋教育營隊,不僅是重新開啟少年們的眼光與體驗大自然的冒險過程,更是打開少年們所有感官,用實際體驗活動連結自立生活的樣貌,就像黑貓(化名)所說:「獨自承擔是已經習慣的行為,因為已經習慣,必須撐起,不然會沒有後路。」及小玖(化名):「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是磨擦,這就是長大的過程,自立的過程就是要學習包容不一樣的人」。最後,少年們將四天三夜所經歷的活動與學習,帶回之後自立生活的情境,重新開啟新的篇章,成長茁壯。

最後感謝蘇帆海洋教育基金會的所有教練們,透過教練們的引導及陪伴,少年們才能在安全的狀況下接觸大自然,並透過四天的學習有所成長,相信這些養分都能讓少年們帶回日常生活中,即使面對挑戰,也可以不忘記活動帶給他們的勇氣,使少年們能更有自信及勇敢的面對自立生活。(CCSA北區工作站/李瑾筠組長、涂芯瑜社工專員、東區工作站/張君豪社工專員)

▲在海上悠然自得的大家

▲海洋營隊大合照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