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彼此照亮 走向希望 101年 兒少安置機構工作人員 充實能量工作坊(南區場)

工作坊運用「人在情境中」、「高層次同理心」、「團體動力」的專業技巧進行規劃

兒少安置機構工作人員長期面對多重問題個案、繁瑣行政程序、以及跨專業磨合,總是處在「付出」的角色,缺乏「被照顧」的機會;縱然服務知能持續獲得補充,但自我內在情緒無以抒發,助人勇氣與動機不斷耗損,在助人道路上感到無助與無力,使專業無法展現,照顧品質難以提升。


有感於兒少安置機構工作人員流動快速,不僅耗損機構培植成本,對院童依附與信任關係建立、創傷慰撫更有深遠影響;而南部地區幅員廣闊、交通不便,缺乏立即性專業支持與督導,因此CCSA籌辦「兒少安置機構工作人員-充實能量工作坊」,邀請中央大學王燦懷教授,以多元媒材作為引導,輔以高度同理的團體工作方式,協助與會同仁在身、心獲得充分抒放與支持,重新看見助人的美好經歷,並找到持續投注的動力泉源。


南區為系列課程地首場,在10/22、10/23,於台南加利利宣教中心進行;以2天1夜課程共30位學員、11所兒少安置機構參與,出席率達100%。台南玉井的風光明媚、遠離塵囂,以及陳坤生牧師夫婦竭力協助下,創造「安穩」、「安全」、「安心」的氛圍,讓學員能夠充分獲得身心休憩與交流。


工作坊運用「人在情境中」、「高層次同理心」、「團體動力」的專業技巧進行規劃,致使每位學員獲得內心穩定、踏實學習之感;在團體分享時,交錯分配不同機構與職位的學員,以使交流過程能看見、釐清專業認知與考量差異,同理他人所面對的困境、壓力、與要求。活動以影片作為開場,引導情緒,跟隨劇情反思自我助人歷程;部分學員看見主角慘遭誤會之處,聯想到類似經歷而無法自己…影片後以學習單做為沉澱,用文字記錄下對過往的反思,成為下午小組分享做為素材;成員多提及「照顧兒童與青少年的專業技術」、「如何有效的處遇」為主要議題;過程中衍生出不同專業間的差異、衝突,以及新、舊世代工作人員的價值觀,甚至「自責」自己對孩子出現情緒、照顧得不夠好。


王燦懷教授從兒童少年發展角度,以及「理情觀點」引導學員重新看待問題:每個行為會因為個人信念不同,而引發不同的情緒反應及結果;而因為情緒是外顯的,會吸引我們僅關注情緒的處理,忽略了彼此信念的差異;若能調整這部分,從「信念」開始溝通,會找到更有效的方式。


玉井夜空繁星遍佈,經過下午熱切的交流,學員彼此都已然如認識多年的好友;第一日結束前,學員決定要將下午討論到的情境議題,以戲劇方式呈現,也延續下午未完的交流。在山區涼爽微風吹拂下,大家或談或笑,熱切討論、演練,更多、更豐富的經驗不斷拋出、迴響;難得能夠跨機構、跨縣市、跨專業的交流,毫不保留的開放、接納。


第二日的戲劇表演精彩萬分,學員將一件件日常生活照顧經驗揣摩,先展現過往一貫的處理方式與挫折、憤怒,再呈現經由昨日討論、支持後,所看見的「新方法」、「新觀念」;因獲得新的啟發,學員臉上都顯現了光采,自信的展現助人道路上前進的動力與堅持。學員更自發彈唱《我們愛讓世界不一樣》,彼此鼓舞,「一路上彼此照亮,扶持擁抱,我們的愛讓世界不一樣」,唱出繼續往前的信念!此幕感動所有CCSA與加利利的同仁,也成為本次工作坊最佳的成果。


學員回饋提到,「支持的力量很重要,找尋支持是社工工作的背後推手,能有滿滿的熱忱、勇氣與希望走在這條對的路上」、「不要忘記我們助人的目的是什麼,也不要忘記保養自我」,可見本次活動已達到「互相支持、找到繼續投入力量」的目標。王燦懷教授提供許多助人者自我照顧的書籍,並重覆提醒學員:助人者必須先知道、照顧自我內在的能量,否則不健康的情緒或能量轉嫁到個案身上,便無法發揮助人功能。


CCSA長期關注失家兒,不僅陪伴自立少年,更希望照顧第一線人員,滿足專業需求與內在能量;惟有工作人員感覺到「被愛」,也才能有力量「愛個案」;CCSA願意成為專業人員的支持,持續規畫與推動專業教育訓練、內在效能團體;因為愛在服務中,才能真正達到療癒失家兒的角色與目的,並將這愛細水長流的傳遞下去。 (CCSA方案組長/張素菁)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