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111年3月19日於小樹屋-木棉分館辦理「埋下希望的種子:實務取向繼續教育分享會-北區場」,此活動由愛心夥伴UBS瑞士銀行贊助,合計11名學員現場參與、4名學員線上參與,來自10個單位。本次活動主要介紹多元學制、技職升學、軍警專業等,並結合本會自立青少年Mentor經驗分享,以實務取向為主軸,期貼近青少年現實需求,獲取多元就學、生涯發展資訊,並從過來人心得中獲得激勵,提升繼續受教育的動機。
活動開場時,本會首先分享推動「自立服務」歷程中、來自家庭支持薄弱的自立青少年,難以穩定就學,就業與生涯發展因此受限的內容分享;本會(CCSA)歷年提供在學自立青少年的各項經濟補助、獎學金等措施激勵穩定就學,同時積極鼓勵中斷學業者復學,重返校園完成階段性學歷;幫助自立青上年提高就業競爭力、建立自立生活信心、累積社會資本。111年延展「繼續教育服務」計畫,擬運用多元策略,促進自立青少年邁向高等教育,增益個人正向生涯。
緊接著由木柵高工柯喬文專任輔導老師擔任第一個分享者,介紹多元學制,亦即從高中職升學大專院校的各項管道。老師詳盡說明各管道內容,以及分別適合的對象,並更補充分享了許多升學資源。
過程中學員提問到「如果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比較能確保收入的科系方向,另一個是自己有興趣的、但收入較不穩定的,該如何抉擇?」老師分享了如何思考「能力─興趣─現實」三者影響生涯選擇的因素,激勵同學「即便目前選擇可能犧牲其他者,仍可以嘗試找方式補足缺口」。這部分實際地回應到需兼顧生計的自立青少年,提供了朝更理想生涯前進的途徑。
▲老師分享如何思考「能力─興趣─現實」
老師最終強調「選擇沒辦法一次到位,需要先去做了,才能知道這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它的路徑就像是漏斗,經過刪掉、精煉選項,越來越靠近自己真正想要的。」
活動第二個段落由吳政頤設計師、宋品蓁陸軍招募士分享他們如何「走自己的路」。設計師切身分享自己怎麼思考選擇、學習、打工等課題,並提出了許多實際建議,包括:了解大學科系的方法、可以把握的學校資源、權衡工作和學習的比重等,並強調最重要的是「找到願意做的事,反而是最簡單的」。內容清楚生動、貼近少年,設計師也在分享結束後繼續與學員互動討論經驗。
▲設計師鼓勵學員找到自己願意做的事
陸軍招募士介紹本國軍種、進入陸軍和軍校的資格和方法,也真實分享了自己本來不愛念書、曾休學一年,但之後認清學歷的重要,進而堅持讀完高職,甚至接續念了大學、碩士的經驗。
最後招募士提問學員「機會是留給準備好、還是沒準備好的人?」學員有些疑惑地回答「準備好的?」但招募士說了「其實機會是留給真正『勇於去嘗試』的人」,相信對於學員而言會是相當深刻的不同觀點!招募士認真、熱情的分享,更吸引了不少學員活動後留下交流。
▲陸軍招募士介紹從軍如何結合升學
▲學員查看講師提供文宣
本場的壓軸則為本會的自立青少年Mentor,來自桃園的小玲提到自己高中畢業後在超商打工,因為逐漸厭倦了重複性的工作而上人力銀行查看,發現受限於自身條件,並沒有太多職缺可供選擇,進而決定完成大學學業,也在求學歷程中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台北的Mentor瑋瑋分享了自己曾因為「吃不飽、穿不暖」而放棄學業,而後看見學歷的重要性再度重返校園,最後還在社工的介紹下自己連結職涯中心、轉換跑道成為工程師的轉折經歷。
▲Mentor小玲分享當初如何思考升學
▲Mentor瑋瑋分享轉折的生涯發展經驗
三小時的講座時間緊湊,分享者皆盡力帶給學員豐富、深刻的學習;學員更把握難得的休假時間從各地前來或線上參與,或許一時接收資訊量多,學員仍需時間消化、沉澱,但期許這樣的分享能為少年心中埋下希望的種子,在自立路上某個時刻萌芽,少年更靠近理想地去走出自己的路。(CCSA北區工作站/劉文玉 社工專員)
▲學員把握假日積極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