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南區工作站提供「青少年性健康輔導」服務,已邁入第四年,已服務近百名青少年,今年8月19-20日特規畫於高雄塩‧泊思行旅舉辦兩天「青春要設限-兒少性健康發展暨親子品格教育營」,共有7位少年及其家長參與。營隊課程內容不僅僅只是性教育,更融入「品格」與「價值」,引導青少年深入思索「愛」與「性價值」的關係;此外,第二天安排親子共學方式,讓親子間透過桌遊,自然地討論生活中的性議題,少年及家長各自表達對「性」的想法,彼此對話中,呈現了兩代差異。
本活動邀請林頌航諮商心理師,規劃設計兩天課程內容,活動中,諮商師大方地自我揭露他自己在青春期階段對「性」的探索與學習,他的家人及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當年代青春期同學們因「性好奇」而展現出的表達方式,慢慢引導參加的少年探索自己如何理解「性」及自己對「性的價值與態度」。同時,也安排學習保險套使用方式,在這過程中,發現,所有語彙少年都看過也拿過保險套,但卻不知道如何正確使用;當中也有青少年表示性行為過程中不使用。
▲諮商師為大家準備了香蕉與保險套,教導使用口訣「看、撕、擠、捏、套、握、丟~」
諮商師提問大家:想到「性」會想到什麼?多數少年回答「愛」。然而「愛」的表達方式並非只有性,「愛」的成分包含「連結、關懷與信任」,諮商師透過遊戲「兩人背對背而彼此站立」的遊戲,讓少年體驗信任感,兩個人背對背,在不能使用手的狀況下,只能彼此溝通兩個人該如何只使用背的力量,讓彼此站立起來,遊戲過程中,很多人大喊著:「太難了吧!根本就起不來呀~」,但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嘗試與溝通,彼此找出不同的方式˙;有一組少年,他們失敗了很多次,但他們不放棄,彼此有個信念「我們一定可以的!」這個遊戲每組達到目標的做法都不一樣,但都相信「當知道另一半會接住自己,自己需要時能依賴著對方」,這就是信任感。
▲透過遊戲學習感受愛的成分
▲課程中提供不同的測驗,幫助青少年認識自己的特質
談了愛,接下來就來談「性」~諮商師提問大家:人們最重要的性器官是什麼?是自己的生殖器嗎?還是胸部呢?我們的少年們都很厲害喔!答案是……大腦!透過大腦可以「察覺」自己與對方的感受,「堅信」釐清彼此的界線和感覺,「勇氣」若遇到不喜歡/不想要的,可以為自己喊「停!」
▲透過塞可斯(sex)桌遊,增加親子能大方談論對「性」的想法
第二天,安排親子一起玩「塞可斯(sex)」桌遊,有知識題、情境題、魔王卡等卡片,除了檢視親子的性知識程度外,透過每個人針對問題提出不同的看法,增加彼此的認識,其中有一題「請問如果被分手了,該如何面對負面情緒?」,有一位媽媽說:「無縫接軌阿!」,全場開始大笑,然,兒子居然對自己的媽媽感到訝異,原來媽媽對於感情觀是這麼的開放!另一題的回答也讓人噗嗤大笑「請問女生正值生理期,發生性行為是否有懷孕的可能?」一位媽媽回答:「不會啊!也不會想碰吧~都是血。」身為那位媽媽的兒子說:「我媽今天壞掉了,她平常不是這樣的!」,媽媽則回應:「平常有工作又要照顧年幼的妹妹,哪有時間和心力跟你聊這些,如果你願意跟我講,我也會跟你聊呀!」。在坐的媽媽們也表示認同,若孩子沒有主動提出來,自己也忙於工作,也不會跟孩子討論這部分的話題,這個遊戲不僅讓孩子發覺自己的家長可以大方的談「感情和性的話題」,更讓親子間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透過「吃什麼卡」,連結親子親密關係
最後,諮商師以「吃什麼卡」來提醒大家,「關係」是關鍵。請家長看喜歡的食物,並且不能說出來,再換孩子去拿自己想吃的卡片,考驗親子默契的時刻來臨了!其中一對母子的連結,讓全場哈哈大笑,媽媽知道孩子喜歡泡麵,但還是拿了其他更營養的麵類,殊不知孩子果真拿了泡麵,媽媽無奈地說:「我就知道他喜歡泡麵,但我還是要拿其他更有營養的麵!」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一切的開始,鼓勵與會的親子能彼此同理、信任,才能發揮正向的教育與影響力。
本次的營隊活動是很特別的嘗試,也是一種冒險,諮商師過程戰戰兢兢的引導青少年談性,又融入親子共學,需要慢慢掌握彼此談「性」的尺度,漸進式引導開放學習,以至於願意分享自己對「性」的看法;此次活動幫助每對親子確認彼此可以自在談「性」,讓家長理解目前青少年對性已有的認知狀況,以及透過活動課程設計,幫助家長可以學習一些問句,在與孩子互動時創造多一點的空間去傾聽彼此,並練習表達彼此對於愛的感受,讓孩子可以有多一些的信任以及願意開放的空間。(CCSA南區工作站/游晴雯 社工專員)
▲透過活動促進親子彼此互動與溝通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