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於7月14、15日於南區工作站辦理【看見孩子的亮點~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專業工作坊,邀請現任台灣阿德勒心理學會駱怡如理事長,詮釋如何使用阿德勒心理學「萬事取決於觀點」的正向經驗,讓助人者看見弱勢兒少的優勢、發掘孩子的生命中的亮點。計有全台118位兒少安置、自立後追及相關領域之工作人員受益。
▲本會 洪錦芳秘書長 線上勉勵學員
工作坊啟航,講師首先引導參與成員回想過往自身的「早期回憶」,並嘗試整理自身的「生命風格」,讓成員可以了解個人的生命故事所塑造的行為目標;課程中有成員提出在機構成長的孩子,很容易將「被遺棄」、「被拋棄」歸因於自身行為問題所產生的結果。
這樣僵化、固著的信念讓孩子經常感覺自己是不值得被愛,導致孩子會運用錯誤的方式來引起注意,進而出現爭奪權力,抑或是反擊報復、退縮無能的行為。
▲講師介紹「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價值
工作坊續航,講師針對學員所提出孩子的行為問題,提出可運用阿德勒心理學「4C」的概念來引導,孩子出現引起注意的行為,是希望與照顧者產生連結(Connection),引導重點在於告訴孩子有接收到其想表達的訊息,教導孩子使用正向取代負向行為;孩子亦可能會有爭奪權力的狀況,是為了向照顧者展現自身有能力(Capability),照顧者可給予孩子合適、有條件的選擇,而非用命令來展示自身權威,透過「賦能」讓孩子覺得自己有適度的掌控力。
▲小組成員分組討論相當熱絡
課程提及,服務中的孩子經常出現「報復型」的攻擊行為,或是覺得自己非常「無能」,不管做什麼都會失敗,沒有成就感;追溯孩子的早期經驗不難發現有段受傷的過往,讓孩子覺得生活沒有價值、生命沒有意義,照顧者可協助孩子重新找回意義價值(Count)及勇氣(Courage);
懲罰無法幫助孩子找到自我價值,必須建立處理問題的流程,利用鼓勵的方式讓孩子嘗試,安排機會建立孩子的一點點成就感,讓孩子覺得自己有能力(Capability)。因此,工作坊的「實務演練」,講師設計了許多不同的經驗主題,讓參加成員透過回顧與分享,探討個人性格、生命意識及價值... 等,藉此同理所輔導孩子的內心世界。
▲講師說明如何運用「4C」概念來引導孩子
航行第二天,講師從「童年逆境經驗」協助成員重新檢視孩子受到早期經驗的影響,有助於降低對孩子的負面評價,並說明這些負面影響雖然不會消失,但可以透過重新詮釋,選擇用積極的態度及行動來面對。並透過分組演練「鼓勵5語法」,演練用言語支持孩子的信心,傳達對孩子的表現。
參與工作坊的成員表示,感謝CCSA辦理「看見孩子的亮點」的助人專業工作坊」,透過講師的分析與實務演練,更能同理輔導孩子的情緒與障礙,讓自己跨越許多迷思,看見了孩子的亮點。相信將來必能成為灌注他們勇氣的陪伴者,讓這些曾在生命低谷的孩子,更有能量選擇未來的生活樣貌,步上康莊大道。 (CCSA南區工作站/林慧雯 社工專員)
▲線上參與學員也相當積極參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