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青少年成長團體~接受與接納~

本會邀請靜和醫院陳櫻双臨床心理師,帶領「青少年成長團體」,幫助本會服務之司法轉向追蹤輔導少年及其同儕提升自我認識與覺察能力

本會(CCSA)南區工作站邀請靜和醫院陳櫻双臨床心理師,帶領「青少年成長團體」,幫助本會服務之司法轉向追蹤輔導少年及其同儕提升自我認識與覺察能力,透過團體成員間的互動與分享,提升正向的社交技巧。111年7月於南區工作站,辦理四場次成長團體,共22人次參與。

▲成員挑選喜歡及不喜歡的食物卡

本次活動規劃「你好,我是OOO」、「自由探尋」、「眼中的彼此」及「結束與啟程」四大主題,融合時下流行的桌遊媒材,形成遊戲化、互動式的體驗教育,使成員能在團體互動中提升自我認同及社交能力。首場主題「你好,我是OOO」,全體進行桌遊「吃什麼卡」活動,每位成員挑選5張食物卡,其中4張為喜歡的食物,1張為不喜歡的食物,輪流與成員分享,最後請其他成員猜哪一個是不喜歡的食物。成員們在遊戲中紛紛破冰,活動氣氛歡樂高亢。

▲成員們挑選圖卡進行故事接龍

次場主題「自由探尋」,透過桌遊「真心話不冒險」,請成員輪流當出題者,抽選提問卡發問,也能自行提出想要詢問大家的問題,使成員間能夠更加瞭解彼此;最後請所有成員輪流抽圖卡,進行說故事接龍,大家一起來編織天馬行空的夢想,成員小玉回饋:「和大家一起編織了一個看似不合理的夢,但跟人生一樣,會有許多的不合理。」,透過這個活動,讓成員有了省思的機會。

▲成員選擇適合形容其他成員的詞語卡

另一主題「眼中的彼此」,透過桌遊「實話實說」,請成員挑選適合形容其他成員的詞語牌卡,放在該名成員的卡夾上(牌卡朝外,不讓當事人看到),再輪流猜自己可能收到的詞語卡,講師在過程中請成員寫下「周哈里窗理論」的「開放我、隱藏我、盲目我及未知我」,引導成員看見他人眼中的自己。少年也在活動中突破心牆,讓彼此更親近了。

▲成員畫線連結彼此共通點

活動末場主題「結束與啟程」,講師請成員在海報紙上描繪自己的手掌,各自將「隱藏我(自己知道而他人不知道)」寫在中指、「開放我(自己知道而他人也知道)」寫在大拇指、喜歡的食物寫在食指、其餘兩指則寫上兩道題目「你覺得快樂嗎?」、「你覺得孤單嗎?」的回答。完成後,成員互相將有共通點的手指畫線連結並分享。成員在活動中學習到「開放自己,接納對方」。

▲講師與成員合照

南區工作站司法轉向方案,今年度CCSA南區工作站,透過「接受與接納」成長團體,引導成員認識自我、接受自我,進而肯定自我,並學習尊重他人,接納他人。成員課程後回饋:「很開心認識新朋友、跟大家一起參加團體感覺很棒!」、「我更認識自己,也收穫了很多快樂的時間,想更去肯定自己,不要總是只看到自己的不足」,成員收穫滿滿。(CCSA南區工作站/陳楷菱 社工專員)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