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南區工作站—社工人身安全訓練

藉由風險意識、辨識暴力、社工自我防衛迷思揭開社工人身安全的重要性

  CCSA於9月9日在南區工作站舉辦【110年度社工人身安全訓練】,本次課程邀請台灣青少年與家庭輔導協會創會理事長蘇益志社會工作師擔任講師,藉由風險意識、辨識暴力、社工自我防衛迷思揭開社工人身安全的重要性。

 


▲本會創辦人洪秘書長致詞

 

  講師先介紹風險評估的重要性,讓在場的社工提升風險意識。要提升及預測風險準確性,必須在工作前盡可能地了解案主個人特質、成長背景與環境脈絡,使得對案主有全面性認識與評估,在互動過程中,運用降低風險的人際態度和處遇技巧,因此社工人員的會談技巧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環。

 

  社會工作者常面對的人身安全風險情境:「你不給我補助,我乾脆死給你看」、「我心情不好,有喝一點酒」、「你帶走小孩,我一定告你告到底」、「我知道你家住哪裡,你全家人給我小心一點」。從工作的日常、對話,引導參與者思考置身所在的危機,促進風險意識的覺察。

 


▲蘇益志社會工作師授課

 

  創造安全職場環境、提高社工專業對工作風險的覺知與因應,講師提出四原則及家訪前的安全評估指標:低、中;高度風險因子,使社會工作者在訪視前自我評估,並指出社會工作者如何提高工作風險的覺知與因應方法,以避免身陷危險情境。

 

▲講師介紹薩提爾會談影片及技巧應用

 

  與非自願性案主工作更需要敏銳覺察風險,現今社會工作者遭受案主暴力攻擊事件增加的原因有:社會問題內容及性質的改變、經濟弱勢人口的增加、吸毒及藥酒癮人口增加、精神疾患人口增加、社工人員對案主的寬容與接納、社福機構對社工人身安全不重視、社工專業對社工人身安全訓練不足等。其中講師提到「社工人員對案主的寬容與接納」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因為,與案主建立關係為工作重點,所以,當彼此愈熟悉社會工作者警覺性就愈下降。因此,講師建議社會工作者將角色定位清楚是很重要的,盡其「保持關係的純粹」。

 

  善於家族治療的蘇益志社會工作師,傳授在場參與的社會工作者運用「談話」技巧,降低訪視時自身的危險性。訪談一開始要結構化的說明本次來訪目的,愈能清楚說明,愈能讓人安心。講師特別分享「薩提爾會談影片」逐一片段解說如何運用談話,展現助人工作者的善意。

 


▲講師與參與者交流訪視安全評估經驗

 

  在本次訓練中,參與者感知自我風險意識及管理很重要也最容易疏忽。「不怕一萬,只怕萬一」,預防才是上策。另外,社會工作者保持足夠的耐心、情緒狀態穩定,「溫和而堅定」地回應,也是自我保護的利器。

最後,講師分享許多實務現場會遇到的危險情境及應對方法,提供學習及參考,此次課程受益良多,助於社會工作者提升安全。(CCSA南區工作站/孫瀅淑 社工專員)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