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其實我懂你的心-Mentor青年導師在職教育訓練

我們必須感知到在當下回應少年時,心中所浮現的是:自我的價值觀,或是真的「感同身受」?

雖是寒風刺骨的冬日早晨,新領域教育訓練中心1003教室卻是溫暖無比!11月27日上午9時不到,已經聚集了21位CCSA青年導師志工,準備參加99年度第二次教育訓練,希望提升服務技巧,讓自立少年能夠獲得有品質的關懷。本次教育訓練主題鎖定在「同理心」,邀請有多年諮商經驗及教育訓練講授經歷的陳忠寅老師,為大家帶來一堂活潑又有意義的課程。

課堂先從人本心理學大師Dr. Carl Rogers對同理心的定義與看法進行分享,逐字分析一般人對定義的迷思,並瞭解其真正的意涵;另外搭配實際案例,讓志工能夠在簡易的理論與案例的分享上,區分「同理心」與「同情心」的差異。講師以有趣的方式表現各種不同的會談形式,再從中加入學理的解說、錯誤方式可能帶來的影響。

 

講師強調,我們必須感知到在當下回應少年時,心中所浮現的是:自我的價值觀,或是真的「感同身受」?雙方會談的每一句話組成一個情境,也會對對方造成影響,即便是志工進行關懷,都應該學習注意自己的態度。 此外,對於「尊重」也有許多提醒。以日常生活的實例,讓志工瞭解真正的尊重是「要讓對方有自決以及為自己負責的權利」,提醒在付出關懷時,必須理解到是否為少年真正的想法,或只是要求少年追隨志工潛在的想法,才是做到真正的尊重。

 

課程尾聲,講師運用三個案例,讓志工分組進行演練,請觀察員協助輔導者看見自己表述任何一句話、內心真正的假設,透過此練習讓志工學習「說每一句話都要說得有意識」。同理心在服務過程是個重要的技巧,志工服務雖然需要熱忱為基礎,但良好的互動情境更能讓服務關係長久維持。一上午的課程在輕鬆又發人深省的氣氛中結束。期望透過持續學習、充實,讓志工在服務過程有機會反思過去經驗,思索調整與改變的可能,並應用在每次與少年的互動中,共同在此段經歷中成長。(總會社工專員/張素菁)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