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12月12日於台中教育訓練中心,辦理99年度「兒少安置機構暨自立少年心理諮商輔導計畫」第三場心理師團督,出席成員包含CCSA合作之心理師、本會社工及自立宿舍生輔員等專業工作者。當天邀請身兼家庭關係工作室負責人、東海大學社工系兼任講師、華人伴侶與家族治療協會中區副秘書長,並曾任台中區及南投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督導的張璣如老師,蒞臨指導,使會議兼具學術知識與實務內涵。
本次團督以專題演講形式,聚焦於亂倫受害經驗個案之創傷與倖存,以及其成年後的樣貌;從了解孩子因創傷事件引發的身心症狀,如何導致適應上的困難,影響其社會功能談起。講師在過程中一再提醒,專業者所面對的這群孩子,曾在痛苦、施暴家庭中成長,可能會帶著小時候的恐懼、傷痕長大,成為一個有「痛苦內心」的成年兒童。
張璣如老師從專業知識切入,伴隨實務經驗分享。本會心理師、社工、宿舍管理人等各專業工作者,在積極的提問與團體督導中,均能更深刻的了解,創傷倖存者內在角色是一種持續、重複和自己內在與環境互動的潛意識過程;而助人者於其中的角色,不僅重要珍貴,更需謹慎發揮其專業,協助他們充能,成為一個能為自己和他人負責,並對自己慈悲的成人。
本會長期服務歷經家外安置的兒少,了解許多自立少年在兒童時期便經歷與親人生離死別的失落與悲傷,多數自立少年自幼沒有機會與照顧者建立穩定安全的依附關係,更有一部分曾遭逢虐待、性侵甚至亂倫等重度創傷;即便如此,他們的生命仍須不斷地往前邁進,需要能夠自立於社會中生存。
感念本會長期合作之心理師,總是能夠突破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帶著高度的熱誠發揮其專業,協助自立少年統整其成長過程中破碎與散落的自我,促使其生命邁向完整,揮別「受害者」與過去悲痛記憶的束縛,成為「倖存者」。在此更邀請社會大眾與各領域專業助人者,了解並同理這些努力掙扎卻無力、受困的成人兒童,陪伴他們勇敢面對生命過去的傷痛,從中學習疼惜、欣賞自己,找回生命的希望與力量。(總會社工專員/丁子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