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CCSA)於109年10月30日、11月2日辦理為期兩天的「正向青少年發展PYD」訓練課程,兩天參與人數共69人次,於中區工作站-教育訓練中心進行課程。
▲照片一:正向青少年發展PYD,專業人員訓練工作坊開課
此次課程邀請東吳大學 助理教授─李孟蓉老師,帶領大家從青少年消權情境中進行經驗的整理,歸納出消權經驗是重複循環的,為打破消權的循環,就需要充權的行動,第一步就是「外化問題」幫助少年了解他們所遭遇到的問題並不完全是個人問題,而是環境因素所產生的影響,在小組討論時就有成員分享到:上半年疫情緊張時期,從事餐飲業的少年們,在未被提前告知情形下,遭到減班,使得他們遭受打擊,卻未曾想到是因為環境,反而認為是自己有表現不夠好,協助釐清後,少年們更在短時間內調整心態,找到因應方式,減低生活所遭受的影響,安然度過這段緊張的時刻,從此案例,可以很明顯看到只是幫助少年看清身處環境,就能打破消權經驗,甚至能增強其自我效能、問題解決能力展現。
▲照片二:課程內容使得成員們有著許多共鳴,小組討論得熱烈、精彩
第一天下午,課程重點開始談到「正向少年發展模式:理論與運用」,核心價值十分重視與少年關係建立,提升其主體性,予以信任、期待,認為與少年工作是陪伴、支持、適時推動、正向回饋、相信及等待的一條路,課程結束前,成員分享回饋給予大家,工作者的自我充權是對工作保有熱情,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在服務青少年領域工作中,大家能夠好好充權自己。
▲照片三:成員們分享著自身單位如何落實兒少表意權及操作重點
第二天的課程著重於正向青少年發展應用於兒少表意權。透過老師介紹,兒少表意有賴於成人/機構的支持,兒少也將會經驗到5C(能力、自信、品格、關懷、連結)。認識了概念與國內外案例後,成員們在小組中分享自身單位所落實的表意權及操作重點。
有位夥伴分享機構內的院生爭取參與跨年活動,當時社工及生輔員先拋開同意或不同意的觀念,而帶領院生思考誰可以參加(牽涉到院生平時的表現)?外出跨年時的配套措施(返院時間、安全計畫、連絡方式等)。院生們彼此經過的討論與研擬後,將結果告知社工及生輔老師。且機構院生瞭解自身的表現會影響往後是否可以繼續參與跨年活動,每一位院生均按照所規劃的執行,無人違反約定。當時的院生,透過此正向經驗,經歷也學習到5C(能力、自信、品格、關懷、連結)。
▲照片四:成員將所學的合力繪製成海報
▲照片五:成員上台分享
在活動的尾聲,老師帶領成員將所學習的繪製成海報並分享。透過在小組及大團體的分享,幫助成員統整兩天所學習到的理論基礎與實務操作。課程結束後,成員們獲得滿滿正能量,期許將正向青少年發展理論及兒少表意權應用於直接服務中。(CCSA中區工作站/張仕樺、劉秋蘭社工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