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CCSA)秉持教育愛的精神,每年都會在北、中、南、東四區辦理專業人員培訓課程。109年度上半年「創傷復原的理論與實務」專業課程獲得與會學員熱烈迴響,夥伴們也在課程中發現自己可再提供服務對象的處遇方向。109年度下半年,CCSA【正向青少年發展(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簡稱PYD)】專業人員成長工作坊,北區場於10月23日、26日假國家婦女館辦理,共計38人參與課程。
▲CCSA洪錦芳秘書長上台致詞,分享本次課程規劃與理念
課程前事先收集學員們在實務經驗中遇到的困擾,包含「易陷入對少年的價值判斷」、「正向青少年發展運用時機與技巧」、「青少年不願意或沒有信心面對自己的問題或困難」、「就業動機弱之少年該用何種方式促發其動力、強化現實感又不會太過逼迫或傷其自尊」等,期望透過兩日的學習可以增進社工專業能力。
▲李孟蓉老師講授課程概念
講師李孟蓉助理教授有豐厚的學術經驗,課程一開始,老師介紹消權的生命經驗,在兒少成長的過程當中,可能會因為「結構不平等」、「環境不友善」、「缺少資源」等因素,造成兒少的退縮,進而產生「習得無助感」。老師也加入課堂小測驗,測驗過後也邀請學員分享發現及感受,過程中有學員自我發現,在求學過程中,「做出世人眼中的叛逆行為」多發生在家庭內;例如:與父母親吵架頂嘴的人,在學校中較屬於優良學生樣貌,有些學員則相反,在學校會做出許多違反校規的行為,在家中反而較乖,透過此測驗讓參與學員同理少年的行為表現。
▲ 學員熱烈討論在小測驗中的發現及反思
接著,老師講解充權的意義與內涵,透過「外化問題」、「發覺能力」、「採取行動」三步驟來達到充權少年,老師以「以『需求』取代『應該』」這句話為接下來的課程埋下伏筆。
▲學員提出在實務上遇到的困擾
午後,老師向學員介紹「正向青少年發展(PYD)」理論,並講解正向少年發展5C(Competence, Confidence, Character, Caring and Connection,能力、自信、品格、關懷、連結)及其核心價值──少年應被視為待開發的資源,而非待解決的問題;介紹完理論基礎後,老師舉例正向發展之相關方案,如:單車環島、社區服務等,最後將時間留給學員分組討論如何將理論應用於實務當中。
▲學員分享第一天課程所學及如何應用於實務中
第二天上午孟蓉老師從兒少表意權展開一整天的課程。兒少表意權在實踐上有兩大重點,分別為「實體權利」及「程序權利」,老師也特別介紹英國的表意權制度並反思台灣現況,並邀醒學員分享在各自機構內的實施情形,透過學員彼此的交流與分享,希望可提升台灣各安置機構的兒少表意權。
▲老師加入小組與學員一同討論台灣表意權現況
午後,老師引介「正向青少年發展模式(PYD)」,並分享美國寄養體系中「青少年顧問團(Youth Advisory Board,YAB)」作為範例與反思,提供學員一套工作模式佐以實務工作檢討,將理論套入實務經驗當中,讓學員更加地具體與熟悉正向青少年發展模式應用於實務;最後老師邀請學員分享在實務工作中如何運用「正向青少年發展模式」或反思台灣現況,並提出改善方式,學員回饋如下:「工作者擔心兒少權力凌駕於其之上」、「社工應回顧所學,以個案(兒少)最佳利益為中心,而非服膺體制的要求,類同體制幫兇」、「協同社工一同挑戰與重夠體制,讓機構確實落實尊重兒少表意權及策進決定權的場域」。
▲張老師基金會康得祐機構主任分享課程後如何將表意權落實於機構
感謝各單位夥伴用心參與、不吝分享各自經驗與想法,各種研習課程時間都是有限的,CCSA辦理的專業人員成長工作坊,希望增加助人者在專業技巧上的運用能力,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們願意在實務中運用,方成為有效的助人工具,也期待未來可以邀請更多兒少夥伴加入學習與交流的行列!(CCSA北區工作站/李瑾筠 社工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