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CCSA)109年9月29日於衛生福利部南區兒童之家辦理「兒少安置機構落實CRC工作坊」,目的是提升照顧服務品質,以利貼近兒少的主體需求。邀請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趙善如教授主講「國家替代性照顧政策」現行與未來趨勢;CCSA研發部陳旺德組長從安置兒少觀點出發,細緻探討充權兒少的意涵,並試圖提出解方。最後,藉由「世界咖啡館」模式,邀請與會嘉賓一同討論,如何在安置機構具體實踐兒童權益。
▲1. CCSA洪秘書長說明規劃工作坊的目的與期待
首先,趙善如教授就其參與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委託的研究團隊一員,講解國家替代性照顧政策制定的原則,如:「政府應有專業標準評估兒少及家庭狀況」、「避免跨轄安置及減少轉換安置次數」、「尊重兒少的表意權」等。而國家整體目標在於發展「家庭式」替代性照顧,使兒少在穩定的依附關係中正向成長。趙教授在擔任評委的過程發現,不少機構常為了評鑑而構想新的服務方案,但所謂的家庭式教養是期望機構能聚焦,並強化孩子們的日常生活照顧與陪伴,趙教授認為當照顧者更加認識、傾聽、理解孩子各方面的需求,所設計的照顧計畫方能貼近兒少的發展利益,也能降低因管理便利而產生的衝突對立,著實營造一個友善兒少的替代性照顧環境。
▲2-1 趙善如教授講解國家「替代性照顧」政策的原則與目標 ▲2-2
▲2-3
趙教授也分享近來針對家外安置照顧服務品質的研究成果。依22縣市數據分析指出,目前台灣家外安置的時間(超過2年)比起英、美國家相對較長,且有半數以上的受訪兒少希望自我表達意見的權利能被保障,以及需要有健全的申訴管道。這意味著,機構在規劃照顧服務的過程,都應重視兒少作為主體的聲音。其實,尊重兒少發聲應從「評估是否安置的階段」即展開,如同來自慈德育幼院的蘇淑慧院長的分享:「很多來到安置機構的孩子,臉上都面露驚恐的表情,我常在想主責社工是否有好好與孩子討論適合的安置去處?」就實務工作者的分享,讓大家更加了解「兒童表意」對其自身發展與照顧服務精進的重要性。
▲3. 蘇淑慧院長針對安置評估及機構兒少返家議題提出反思
上午從研究團隊的視角看待國家兒童替代性照顧政策,下午場則由CCSA研發部陳旺德組長自身在育幼院成長13年的經驗,以安置兒少的心聲為基礎,論述保障兒少表意的價值與實際策略。旺德提到「兒童作為權利主體」的概念是在1980年代後才逐漸蔚為世界主流,特別是1989年聯合國通過《兒童權利公約》,兒童不只是被保護的客體,更是自身權利的主人。
回顧台灣,不少研究者也發現兒少參與的自主性不足、缺乏充分表意的機會及參與機會不均等的困境,特別是安置兒少多處於「便於管理重於教養權益」的機構文化,兒少個別需求常基於風險管理考量,置於團體利益之後,若過程缺乏溝通、滾動修正機構規範,那麼衝突對立的局面將持續上演。
旺德組長彙整40位安置兒少的發聲,提出5個需求,分別是「朝向家庭式的個別化教養」、「保障兒少的表意權」、「隱私權」、「改善機構的懲處機制」、「提供更多的文化教育資源」,盼能促進從業人員共思解方。最後,旺德提到,要讓孩子學會負責,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自主權,並允許他們有犯錯的機會與空間。孩子是國家的珍貴資產、成人的夥伴、未來的公民,需要社會共同支持,方能使其健全成長與正向發展。
▲4-1 CCSA研發部陳旺德組長就安置兒少觀點,探究充權兒少的意涵 ▲4-2
▲4-3 ▲4-4
▲4-5 ▲4-6
為了讓機構工作人員學習落實CRC的具體策略與方法,規劃「世界咖啡館」,討論包含「發展家庭式照顧」、「兒少表意與參與」及「兒少最佳利益」三大主題。「發展家庭式照顧」面向,主要討論兒少返家機制,並思考機構教養現場如何具體落實兒少的家庭權,例如:協助孩子維繫與原生家庭的情感連結,並適時提供父母教養孩子的資源與正向示範,讓孩子返家前即有充足的準備。
「兒少表意與參與」面向,主要是機構思辨如何調整內部制度,以保障孩子的表意權,例如:以往的家庭會議均以管理者為出發,但有些機構刻正透過區分不同年齡的兒少,選出「兒少代表」彙整意見、代為發聲;這意味著機構已開始重視兒少能否在會議中有效表達意見並獲得重視。
最後,「兒少最佳利益」面向,討論「一般安置兒少」與「難置兒」需求的處遇。難置兒部份,主要討論醫療資源介入的進程、方法,並構思如何提供其適性成長的支持。另外,因應兒少「交誼隱私」的需求,有機構開始嘗試提供一個半開放式的空間,讓兒少在安全把關的前提下,自然發展情感關係,但如何在團體秩序與個人需求之間取得平衡,仍是各個機構致力構思與調整的方向,這同時顯見機構落實CRC的過程,將影響不同利害關係人的權益,亟需建構配套措施與資源,創造多贏的可能。
▲5-1 透由「世界咖啡館」模式邀請安置機構夥伴分享各自服務經驗 ▲5-2
▲5-3 ▲5-4
▲5-5
本次工作坊,不論是趙善如教授針對國家替代照顧政策的思辨、陳旺德組長以安置兒少經驗出發闡述充權與表意的具體方向,以及針對當前安置機構議題的廣泛討論,足見國家的替代性照顧政策正在經歷巨大的轉變,不同專業、角色、位置的人們,正以不同模式、態樣及步調貢獻己力。值此變革時刻,非常需要群策群力、思辨對話,同時有關鍵人士引導我們向前,感謝所有人的「在場」,讓我們並肩走在培力安置兒少正向成長的旅程上!(CCSA總會研發部/吳柏陞 專員、陳旺德 組長)